1、山區農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可行性報告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二零XX年XX月XX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建設單位: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建設地點:XX省XX市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XX年XX月58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單位及編制人員名單項目編制單位:XX工程咨詢有限公司資格等級: 級證書編號:(發證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制)編制人員: 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高級工程師XXXX有限公司二XX年XX月XX日 目 錄第一章 總 論41.1 項目背景41.1.1 項目名稱41.1.2 xx縣情概述41.2 體育事業發展現狀51.2.1 基本情況51.2.2 城鄉農村群眾體育
2、活動61.3 可行性報告編制依據71.4 項目的由來與準備7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2.1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82.2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8第三章 項目建設條件及選址93.1建設條件93.2項目選址9第四章 建設規模及方案94.1 指導思想104.2 總體規劃及主要建設內容1029第五章 各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項目實施方案105.1 xx鎮9個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105.1.1 xx鎮基本情況105.1.2 老廠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125.1.4 明德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135.1.5 河尾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145.1.6 xx村國家農民體育健
3、身工程實施方案145.1.7 共裕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155.1.9 聯福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165.1.10 沿江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175.2 xx鎮11個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175.2.1 xx鎮基本情況175.2.2 xx鎮全民健身活動基本情況205.2.3 xx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15.2.4 龍潭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25.2.5 龍洞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35.2.6 廣邑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45.2.7 客邑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55.2.8 大水平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65
4、.2.9 新谷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75.2.10 邑林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85.2.11 大塘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295.2.12 蘭山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305.2.13 毛寨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31第六章 環境保護、衛生安全及消防326.1環境保護326.2衛生安全及消防33第七章 項目組織管理337.1 項目組織實施監督337.2 項目組織管理機構337.3 項目實施進度及人員培訓計劃33第八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348.1 項目投資估算348.2資金籌措34第九章 效益分析349.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349.2改善農村體育基礎設施3
5、5第十章 結論和建議3510.1 結論3510.2 有關建議36第一章 總 論 1.1 項目背景 1.1.1 項目名稱 xx縣農民體育健身工程 1.1.2 xx縣情概述 xx縣是一個多民族的山區農業縣,位于云南省西部,地處臨滄、大理、保山三地州市結合部,屬保山市,與保山市的隆陽區、施甸縣、大理州的永平、漾濞、巍山、臨滄市的鳳慶、永德等縣接壤??鐤|經9916至10002,北緯2414至2512之間,國土總面積3888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97.1%,最高海拔2875.9米,最低海拔608米,相對高差2268米,境內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干濕季節分明,有低熱、溫熱、溫涼、高寒四個氣候帶。 全縣轄13個
6、鄉(鎮)、125個村民委員會、1990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總人口34.2萬人,其中為少數民族3.6萬人,全縣國內生產總值1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0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1元。年均667元以下的收入人群還有5萬人,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近年來,在中央、省、市的扶持下,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步伐加快,基礎設施相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歷史條件,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制約,xx科教、文化體育、交通、衛生、水利等基礎設施脆弱,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經濟社會發展的落后狀況仍未改變,被列入國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程重點縣,縣、鄉(鎮)村級綜合經濟實力都比較弱,特別是文體體育發展中還存
7、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 1.2 體育事業發展現狀 1.2.1 基本情況 xx縣的體育事業在上級各有關部門扶持幫助下,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重視下,堅持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基本形成了國家與社會共同興辦,具有本縣特點的全民健身活動機制。以全民健身運動為基礎的群眾性體育活動基本達到經?;?、多樣化、制度化。學校體育、少兒體育、城鎮職工群眾體育,鄉村農民體育,老年體育等群眾體育活動發展迅速,競技水平不斷提高。改革開放20年更是有了長足的發展。1999年,xx縣以xx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xx縣全民健身指導協調委員會的通知(昌政辦199952號)文,成立了全民健身領導小組。全縣各類運動隊在參加地
8、市級以上的比賽中,共獲得第一名300個,第二名313個,第三名324個,籃球、乒乓珠、田徑都分別多次榮獲團體總分一、二、三名,縣業余少體校共向上級體育系統輸送體育人才46名,向體育院校培養輸送體育人才152名。目前,全縣有田徑、乒乓球、籃球、足球、地擲球、老體協等各級體育協會34個,并于2004年9月經保山市體育局批復成立了xx體育總會,容納萬人的xx體育場于2003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 1.2.2 城鄉農村群眾體育活動 全縣13個鄉鎮,個個鄉鎮有文化體育工作站,有老年體育協會,有農民體育運動隊,每逢重要節日、慶典都有舉辦規模不等、形式多樣、鄉土氣息濃郁的群眾體育活動的傳統,全縣每兩年就要舉
9、辦一次職工籃球、職工排球、農民籃球運動會、少兒田徑運動會,老年乒乓球運動會更是盛況空前,全縣每年舉辦的各類體育競賽和體育培訓鄉鎮農村約在30場次以上,參賽人數達4000多人次,縣城均在15場以上,參賽、參訓人數達20000人次以上,由于xx縣是山區農業縣,農村人口占90%以上,且山區鄉鎮村民委員會及村完小運動場地多為土建,不規范,搞好農村的健身活動是全民健身計劃能否真正落實、人民體質能否真正增強的關鍵。因此,xx縣文體局每年都要抽調工作人員30人次以上到各鄉鎮,協助鄉鎮文化體育工作站、鄉鎮體育協會對農村、學校幫助指導開展群眾的體育活動,全面提高人民身體素質。 1.3 可行性報告編制依據 1、中
10、共中央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的決議; 2、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3、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4、云南省體育設施管理條例; 5、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抓緊編報2007年和2008年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項目建議方案的通知和關于抓緊編報2007年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建議方案的補充通知。 6、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1.4 項目的由來與準備 xx縣在1984年建成的兩塊籃球場,位于縣城會堂廣場內,是全縣唯一的公共體育場地,在農村及村民委員會住地和村完小的籃球場多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靠農民集資投勞、學生義務勞動、鋤挖肩挑,在山坳里平正出來雨天一身泥
11、,晴天一身灰的土運動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動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崇尚科學、體育健身的意識不斷增強,xx縣體育總會下屬的各分支運動協會活動從城市輔射農村工作力度加大,農閑時節、茶余飯后,節慶活動,參與體育鍛煉活動的農民群眾日益增多,而晴天塵滿天,雨天水汪塘的土球場則嚴重影響著農村體育健身事業的發展,為抓住2007年國家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戰略機遇,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農民體育事業的發展和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決定在xx鎮、xx鎮、雞飛鄉、氣候環境類型屬溫涼地區,亞熱帶地區、熱區的三個鄉鎮先行試點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并對農民健身工程的設計、實施、管理、地方資金配套等方面作了明
12、確的要求。第二章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發展體育運動,是關系到人民健康、民族強盛的大事。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全民健身綱要的深入貫徹落實,農民群眾崇尚科學、講文明、體育健康意識爭強,強烈要求國家興建體育設施和完善體育設施。加強村級公共體育場地建設,把體育服務體系覆蓋到農村。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眾體育活動,是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的根本保證。 2.2 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群眾體育需求旺盛,體育活動開展普遍,建設積極性高,體育設施管護能力強,項目建設用地落實,無須新批辦,除少數村民委員會公共用地外,多數為村級完小學校用地,地方自籌配套資金落實,項
13、目建設工程村農民自愿接受政府支持的民心工程。第三章 項目建設條件及選址3.1建設條件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用地落實。項目區群眾的積極性很高,當地黨委政府和村委會非常支持,力爭通過農村體育場地建設,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3.2項目選址根據xx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和體育發展專項規劃,再項目選址上經過建設局和國土局的深入調查,以行政村為實施對象,充分利用村級公共土地,為確保用地落實,除少數項目場地選在村委會內,多數選在村完小,對原有土地球場進行改造,改善體育設施建設。第四章 建設規模及方案 4.1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貫徹科學發
14、展觀,全面落實全民健身綱要,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高農民身體素質,建立社會穩定長效機制,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4.2 總體規劃及主要建設內容 在項目區建設一塊占地不少于700平方米,有一塊510平方米的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二張室外乒乓球桌,球場四周有不少于200平方米的看臺區,設置、單、雙杠、沙坑跳遠,項目投資規模為3萬元(場地2萬元,設備1萬元),其中申請中央財政補助2.4萬元,地方配套0.6萬元。第五章 各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項目實施方案 5.1 xx鎮9個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 5.1.1 xx鎮基本情況
15、 xx,素稱“文墨之鄉”。地處xx縣城東北部,距xx縣城16公里;全鎮311平方公里國土分布于被稱為“東方多瑙河”的瀾滄江畔,瀾滄江過境線80多公里,滄江峽谷秀美壯觀,故xx又有“滄江明珠”之美譽。 xx鎮下轄9個村委會,205個村民小組,7276戶29278人,地處東徑99359950,北緯2404725004之間,東與耈街隔江相望;南與臨滄的鳳慶縣接壤;西與田園鎮毗鄰;北與大田壩鄉交界,東西相距1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低海拔1050米,最高海拔2850米,農民群眾主要收入來源于茶葉、核桃和畜牧業。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67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492元
16、。教育事業逐步向前發展,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在校學生1184人,有小學26所,在校學生2746人,其中老廠4所學生380人,明華2所,學生300人,明德4所,學生403人,河尾2所,學生290人,共裕1所,學生154人,xx3所,學生467人,翠華4所,學生246人,聯福3所,學生224人,沿江3所,學生164人。有幼兒園1所,在校幼兒118人。這些年來,xx鎮黨委政府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加大教育發展步伐,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教育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鎮村財政困難,體育設施建設十分落后,老廠村有簡易籃球場3個,明華村有簡易籃球場2個,明德村有簡易籃球所1個
17、,簡易硬化籃球場1個,翠華有簡易硬化籃球場1個,聯福、沿江目前無籃球場。全鎮各村體育設施缺乏,給學校開展體育工作造成較大困難,這是在目前和今后發展文化體育工作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5.1.2 老廠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 老廠村地處xx鎮南滇,距鎮政府駐地23公里,該村南與臨滄市的鳳慶縣平河村接壤,東與鳳慶縣的魯使隔江相望,北與本鎮明華村相連,西與田園鎮毗鄰。全村轄國土面積47平方公里,有29個村民小組,農戶924戶,總人口3833人,有耕地面積3303畝,其中水田1248畝,旱地2055畝,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853萬元,人均純收入1311元,人均占有糧食432公斤。全村有學
18、校4所,在校學生380人,有簡易籃球場3個。 5.1.2.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1.2.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1.3 明華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明華村地處xx鎮以南22公里,該村南與老廠村接壤,東臨瀾滄江,北與本鎮明德村相連,西與明德村毗鄰。全村轄國土面積28平方公里,有27個村民小組,農戶936戶,總人口3768人,有耕地面積3203畝,其中水田1443畝,旱地1760畝,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764萬元,人均純收入1309元,人均占有糧食485公斤。全村有學校2所,在校學
19、生300人,有簡易籃球場2個。 5.1.3.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1.3.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1.4 明德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明德村地處xx鎮以南12公里,該村南與明華村接壤,東臨瀾滄江,北與本鎮河尾村相連,西與田園鎮毗鄰。全村轄國土面積25平方公里,有28個村民小組,農戶1109戶,總人口4374人,有耕地面積3545畝,其中水田1580畝,旱地1965計,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949萬元,人均純收入1404元,人均占有糧食359公斤。全村有學校4所,在校學生403人,
20、有簡易籃球場3個,其中水泥面籃球場1個。 5.1.4.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單雙杠兩副。 5.1.4.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1.5 河尾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 河尾村地處xx鎮以南3公里,該村南與明華村接壤,東與耈街鄉隔江相望,北與本鎮xx村相連,西與共裕村毗鄰。全村轄國土面積24平方公里,有23個村民小組,農戶925戶,總人口3685人,有耕地面積2738畝,其中水田1467畝,旱地1271畝,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1040萬元,人均純收入1820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全村
21、有學校2所,在校學生290人,有簡易籃球場1個。 5.1.5.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1.5.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1.6 xx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 xx村地處xx鎮政治文化中心,該村南與河尾村接壤,東與耈街鄉隔江相望,北與本鎮聯福村相連,西與共裕村毗鄰。全村轄國土面積38平方公里,有25個村民小組,1163戶,總人口4800人,有耕地面積3633畝,其中水田1590畝,旱地2043畝,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1133萬元,人均純收入1757元,人均占有糧食463公斤。全村有學
22、校3所,在校學生467人,無籃球場。 5.1.6.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1.6.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1.7 共裕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 共裕村地處xx鎮以西4公里,該村與河尾村接壤,東一xx村相連,西與田園鎮毗鄰,北與本鎮翠華村相連,全村轄國土面積15平方公里,有7個村民小組,農戶472戶,總人口1700人,有耕地面積1709畝,其中水田860畝,旱地849畝,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459萬元,人均純收入1829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36公斤。全村有學校1所,在校學生154人
23、,有簡易籃球場1個。 5.1.7.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單杠1副。 5.1.7.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1.8 翠華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 翠華村地處xx鎮以西19公里,該村南與田園鎮毗鄰東與共裕村接壤,北與本鎮聯福村相連,西與大田壩鄉相連。全村轄國土面積28平方公里,有23個村民小組,農戶665戶,總人口2787人,有耕地面積2470畝,其中水田250畝,旱地2220畝,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620萬元,人均純收入1379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32公斤。全村有學校4所,在校學生380
24、人,有簡易籃球場3個。 5.1.8.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1.8.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1.9 聯福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聯福村地處xx鎮以北12公里,該村南與xx村接壤,北與耈街鄉隔江相望,北與本鎮沿江村相連,西與翠華村毗鄰。全村轄國土面積32平方公里,有22個村民小組,農戶606戶,總人口2471人,有耕地面積2217畝,其中水田615畝,旱地1602畝,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512萬元,人均純收入1284萬元,人均占有糧食510公斤。全村有學校3所,在校學生224人,無
25、籃球場。 5.1.9.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起巧板、秋千等體育設施。 5.1.9.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1.10 沿江村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施方案 沿江村地處xx鎮以北25公里,該村南與聯福村接壤,東與耈街鄉隔江相望,北與大田壩鄉相連,西與聯福村毗鄰。全村轄國土面積74平方公里,有21個村民小組,農戶476戶,總人口1860人,有耕地面積1957畝,其中水田638畝,旱地1319畝,2006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389萬元,人均純收入1364萬元,人均占有糧食613公斤。全村有學校3所,在校學生
26、164人,無籃球場。 5.1.10.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單雙扛一副。 5.1.10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 xx鎮11個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 5.2.1 xx鎮基本情況 xx鎮位于xx縣城西南方,地處xx、施甸、隆陽三縣(區)結合部,距公里,距市政府所在地隆陽區66公里。轄11個村民委員會182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8184人,9605戶,其中少數民族3973人,有農業人口9088戶、36891人、占96.6%,是典型的農業鎮。2006年,被市縣命名為“平安鄉鎮”,被共青團中央表彰為全
27、國共青團工作優秀鄉鎮。世居漢、傣、布朗、彝、白等民族,全鎮國土面積244平方公里,山壩差別明顯,其中:壩區5村為沖積性燥熱河谷平壩、面積154.9平方公里,山區6村為高寒山區、面積89.1平方公里。常年最高氣溫38.5,最低氣溫2.1,雨量893mm。最高海拔2780米,最低海拔930米,屬典型的立體性氣候。森林面積9850公頃,森林覆蓋率率43.7%,有初級中學2所、完小12所、小學辦學點21個、幼兒辦學點1個,教職工394名,在校中小學生4868人,其中:小學生3620人、鞏固率100%,中學生1248人、鞏固率95%。有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室11個、醫務人員61人。有移動基站2座、聯
28、通和小靈通基站各1座,固定電話1197部。廣播電視覆蓋率98%。 全鎮有1個黨總支,22個黨支部,143個黨小組,1153名黨員,其中:鎮直1個總支、11個支部,黨員191名;村支部11個,黨員962名;全鎮黨員中婦女黨員151名,黨員職業構成為:機關、事業單位干部191人,農民黨員904人,退休干部36人,下崗職工11人,駐村干部47人。黨員文化構成為:小學504人,初中385人,高中、中專60人,大專以上204人。 主導產業有糧、煙、蔗、畜、林、蔬六大產業。全鎮按照“糧食穩鎮、產業強鎮、開放興鎮、民營富鎮、科教立鎮、集鎮名鎮、夯實基礎”的總體思路,圍繞把xx建成“保山市優質晾曬煙基地、優質
29、糖料基地、肥豬外銷集散地、優質水稻生產基地,以及xx最具活力的熱區鄉鎮、中心集鎮,布朗族、傣族文化活動主要匯集地”的工作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突出產業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財政增長、發展工業、創建平安五項工作重點。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1916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269萬元;鎮本級財政收入56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11元;糧食總產15288噸,人均產糧400公斤;總產香料煙與烤煙煙葉44136擔,產值2375萬元,煙葉稅520萬元;甘蔗6.9萬噸,產值1380萬元;水果蔬菜9397噸,產值1686萬元;生豬存欄5.1萬頭(其中:外銷肥豬2.5萬頭),大牲畜存
30、欄1.4萬頭,羊存欄0.9萬只,家禽存欄8萬只,肉總產3802噸,產值3306萬元。 全鎮支柱產業主要是甘蔗、烤煙和香料煙,烤煙分布在山區六個村,甘蔗、香料煙在壩區五村。2006年,甘蔗種植面積29691畝?,F正在組織砍運榨及2007年冬春種植,預計社會產量11萬噸以上,產值2200萬元。2006年,種植烤煙4000畝,交售煙葉10000擔,實現總收入504萬元,實現稅收110.8萬元。2007年,嚴格執行“雙控、兩提高”政策,計劃種植3857畝,比上年減143畝,收購任務10500擔,比上年增500擔。目前,充苗838個棚,建成小水窖1940口,動工智能化烤房572座。 特別是香料煙產業自1
31、992年試種以來,歷經了15年的曲折發展,如今,已成為全鎮農村經濟增長、農民地收、財政增長、基礎可得到夯實的支柱產業。2005/2006年,全鎮共有5個村89個村民小組4112戶種植香料煙11490.5畝、交售香料煙34136擔,比上年增14136擔,增128%,交售產值1871.2萬元、比上年增1111萬元,實現稅收407萬元。2006年/2007年,全鎮共5個村90個村民小組4098戶農戶種植香料煙,種植面積12731畝,計劃交售煙葉36000擔、產值1800萬元、預計實現煙葉稅360萬元以上。目前,已完成田煙揭膜中耕7329畝,占田煙面積的83.3%,占計劃的57.6%,已采摘3906戶
32、,采摘面積9464.3畝,占總面積的74.3%。建成香料煙煙水配套工程7件,總投資211.3萬元。 5.2.2 xx鎮全民健身活動基本情況 為貫徹落實好體育法,xx鎮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加強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建設,大力推進群眾體育社會化,努力構建面向大眾、便民利民的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保障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基本的體育服務。不斷加強全民健身場地建設,改善群眾健身鍛煉的環境和條件。努力搞好現有體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優化配置,充分發揮現有設施的作用。目前,全鎮開展全民健身的設施和活動情況是: 全鎮有籃球場19塊(每個村完小一塊、芒尾小學一塊、xx糖廠2塊、xx供銷社一塊、水平中學2塊、xx中學2塊
33、);休閑健身公園一個(龍潭公園);有排球場19塊(各村完小1塊、芒尾小學1塊、xx糖廠2塊、xx供銷社1塊,水平中學2塊,xx中學2塊);乒乓球臺23塊(新谷、蘭山、廣益、xx、邑林、大水平、龍潭和龍洞各有一塊,糖廠2塊,集鎮中心一塊,水平中學4塊、xx中學8塊);羽毛球場19塊(各個村完小一塊、芒尾小學一塊、xx糖廠2塊、xx供銷社一塊、水平中學2塊、xx中學2塊);游泳池一個(龍潭公園);足球場2塊(xx中學一塊、水平中學一塊)。 所有開展的各項晨晚練活動都是以現有的各種場地為依托進行鍛煉。每天早晨和晚飯后參加晨晚練活動的人們有的在打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游泳,還
34、有的在打歌,人們在歡快中鍛煉,在鍛煉中享受著健康帶來的幸福。 5.2.3 xx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xx村位于集鎮西部,東與邑林隔河相望,南與新谷相連,西與大塘相接,北與龍潭毗鄰。境內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30米,相對高差117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930-1300米之間,村內山多壩少,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62%。總耕地面積4695畝,其中:水田3627畝,旱地1068畝,人均占有耕地0.7畝。年平均氣溫2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1323戶5306人,其中:農業人口1315戶5217人,農村勞動力3392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250人,住房困難戶120戶。
35、居住著彝、白、布朗等6種少數民族,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23%;全村公路通車里程2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646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病床2張。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晾曬煙、畜牧業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886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6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25元。 5.2.3.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3.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4 龍潭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龍潭村位于集鎮西北部,東與邑林
36、隔河相望,南與xx村相連,西與蘭山村相接,北與龍洞村毗鄰。境內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30米,相對高差117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930-1300米之間,村內山多壩少,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62%??偢孛娣e5472畝,其中:水田1660畝,旱地3812畝,人均占有耕地1.08畝。年平均氣溫2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轄19個村民小組1237戶5056人,其中:農業人口1228戶5020人,農村勞動力3735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120人,住房困難戶110戶。居住著彝、白、傣等6種少數民族,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25%;全村公路通車里程2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543人,廣播
37、電視覆蓋率達100%,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病床2張。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晾曬煙、畜牧業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917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66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810元。 5.2.4.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4.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5 龍洞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xx村位于集鎮西北部,東與大水平村接壤,南與龍潭村相連,西與毛寨村相接,北與柯街鎮毗鄰。境內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930米,相對高差1170米,大部分地區
38、海拔在930-1300米之間,村內山多壩少,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62%??偢孛娣e7570畝,其中:水田2930畝,旱地4640畝,人均占有耕地1.3畝。年平均氣溫2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轄24個村民小組1409戶5751人,其中:農業人口1404戶5742人,農村勞動力3458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220人,住房困難戶110戶。居住著彝、白、傣等5種少數民族,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28%;全村公路通車里程32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534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晾曬煙、畜牧業及少量的甘蔗、水果。
39、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086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75元。 5.2.5.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5.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6 廣邑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廣邑村位于集鎮西部,東與蘭山村接壤,南與毛寨村相連,西與客邑村相接,北與大塘村毗鄰。境內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2100米,相對高差20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1002300米之間,村內全屬高寒山區,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100%??偢孛娣e2935畝,全部為旱地,人均占有耕地1.2畝。年平均氣溫15
40、,年均降雨量1010毫米。全村轄21個村民小組567戶2371人,其中:農業人口567戶2370人,農村勞動力1515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500人,住房困難戶180戶。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10%;全村公路通車里程1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249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0%,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病床2張。 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烤煙、畜牧業及少量的核桃、松子。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401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元。 5.2.6.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6.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
41、,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7 客邑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客邑村位于集鎮西部,東與廣邑村接壤,西南與隆陽區西邑鄉相連。境內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2100米,相對高差30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2100-2400米之間,村內全屬高寒山區,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100%??偢孛娣e1243畝,全部為旱地,人均占有耕地0.68畝。年平均氣溫15,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424戶1810人,其中:農業人口423戶1804人,農村勞動力1012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450人,住房困難戶170戶。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10%;全村公路通車里程12
42、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164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0%,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烤煙、畜牧業及少量的核桃、松子。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93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元。 5.2.7.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7.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8 大水平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大水平村位于xx鎮東部,東、北與雞飛鄉接壤,西與柯街華僑農場相連。境內最高海拔1600米,最低海拔1100米,相對高差500米,大部
43、分地區海拔在1100-1300米之間,屬低熱河谷地區,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50%。總耕地面積5978畝,人均占有耕地1.1畝。年平均氣溫22,年均降雨量1000毫米。全村轄27個村民小組1351戶5416人,其中:農業人口1351戶5393人,農村勞動力3175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200人,住房困難戶123戶。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25%;全村公路通車里程32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2所,辦學點1個,在校學生530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0%,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全村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甘蔗、香料煙、果蔬等。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880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07
44、4元。 5.2.8.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8.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9 新谷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 新谷村位于集鎮西南部,北與大塘隔河相望,南與施甸相連,西與龍陽區相接,北與xx村毗鄰。境內最高海拔2100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對高差90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200-2100米之間,村內山多地少,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5%。總耕地面積1413畝,其中:水田356畝,旱地1057畝,人均占有耕地1畝。年平均氣溫18,年均降雨量960毫米。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315戶1346
45、人,其中:農業人口315戶1337人,農村勞動力850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300人,住房困難戶40戶。居住著彝、白、布朗等6種少數民族,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10%;全村公路通車里程1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133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5%,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1人,病床2張。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烤煙、畜牧業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68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 5.2.9.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9.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
46、鄉村自籌0.6萬元。 5.2.10 邑林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邑林村位于集鎮東部,東與雞飛鄉相鄰,北與大水平相接。境內最高海拔1700米,最低海拔930米,相對高差77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930-1300米之間,村內山多壩少,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84%。總耕地面積10592畝,其中:水田1600畝,旱地8992畝,人均占有耕地2畝。年平均氣溫22,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轄21個村民小組1317戶5231人,其中:農業人口1317戶5209人,農村勞動力3123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180人,住房困難戶100戶。居住著彝、傣、布朗等6種少數民族,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25%;全村公路
47、通車里程2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565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5%,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病床3張。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晾曬煙、畜牧業、甘蔗及少量的水果。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68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 5.2.10.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10.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11 大塘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大塘村位于集鎮西部,東與xx村相連,南與新谷村相連,西與施甸縣相接,北與蘭山村毗鄰。境內最高海拔2
48、600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對高差140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200-2300米之間,村內山多壩少,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4%。總耕地面積1927畝,其中:水田60畝,旱地1867畝,人均占有耕地1.3畝。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368戶1528人,其中:農業人口368戶1527人,農村勞動力1053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1250人,住房困難戶120戶。居住著彝、白、布朗等6種少數民族,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23%;全村公路通車里程2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646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病床2張。全村糧食作物
49、主要有水稻、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晾曬煙、畜牧業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1886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6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25元。 5.2.11.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11.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12 蘭山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蘭山村位于集鎮西部,東與xx村相連,南與新谷村相連,西與龍陽區相接,北與毛寨村毗鄰。境內最高海拔2600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對高差140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200-2600米之間,村內山多壩少,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95%。
50、總耕地面積1734畝,其中:水田73畝,旱地1661畝,人均占有耕地1畝。年平均氣溫20,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411戶1721人,其中:農業人口411戶1718人,農村勞動力1231個。目前,仍有貧困人口300人,住房困難戶40戶。居住著彝、白、布朗等5種少數民族,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15%;全村公路通車里程28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150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100%,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2人,病床2張。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烤煙、畜牧業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12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20元。
51、 5.2.12.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12.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 5.2.13 毛寨村國家農民健身工程建設實施方案毛寨村位于集鎮西部,東與龍洞村相連,南與蘭山村相連,西與龍陽區相接,北與柯街鎮毗鄰。境內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500米,相對高差1200米,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800-2600米之間,全為山地。總耕地面積1374畝,人均占有耕地0.9畝。年平均氣溫18,年均降雨量980毫米。全村轄11個村民小組382戶1470人,其中:農業人口381戶1460人,農村勞動力1010個。目
52、前,仍有貧困人口400人,住房困難戶70戶。居住著彝、傣、布朗等4種少數民族,全村農田水利化程度達18%;全村公路通車里程15公里。全村有完全小學1所,在校學生131人,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2%,有醫療衛生室1個,醫務人員1人,病床1張。全村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經濟產業主要有烤煙、畜牧業及少量的甘蔗、水果。全村農村經濟總收入為258萬元,人均占有糧食4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700元。 5.2.13.1 建設規模及內容:籃球場510平方米,乒乓球臺2個。 5.2.13.2 總投資及資金來源:總投資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2.4萬元,鄉村自籌0.6萬元。第六章 環境保護、衛生安全及消防6.1環境
53、保護項目場址環境現狀特征為山區農村公共用地,周圍均無水源區、無文物,都不屬于自然保護區,施工時和使用后都不對環境造成影響。6.2衛生安全及消防建立相對完善的衛生制度,專人打掃,定期維護。消防按照建筑設計防火技術規范GBJ1687執行,強化消防意識。第七章 項目組織管理 7.1 項目組織實施監督 xx縣文化體育局。 7.2 項目組織管理機構 成立了以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發改局長、文體局長為副組長,相關項目單位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監督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縣文體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處理日常事務。項目區村民委員會法人代表(村委會主任)、村完小校長配合項目實施。 7.3 項目實施進
54、度及人員培訓計劃 項目實施進度:項目批復資金下達之日起三個月內完工并提請上級驗收,驗收合格后投入使用。 人員培訓計劃:由xx縣文體局體育科負責對項目區鄉鎮村、村完小校長實施項目施工、管理、使用等技術培訓。第八章 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8.1 項目投資估算項目計劃總投資60萬元,20個項目每個投資3萬元。8.2資金籌措總投資60萬元,其中申請中央預算內資金補助48萬元,自籌12萬元。共實施20個行政村,每個項目區投資估算為3萬元,其中:申請中央財政補助2.4萬元(申請場地建設補助1.6萬元,設備補助0.8萬元),縣、鄉村地方籌措0.6萬元。第九章 效益分析9.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體育可以更好
55、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是促進農民健康素質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減少疾病發生,有利于提高農村生產力,促進持續發展,對于農民增收減支也都有很大作用;二是豐富農村文化生活,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培養塑造新型農民,有利于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三是可以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有利于促進農村的穩定和諧。9.2改善農村體育基礎設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是發展農村體育事業的著力點,以群眾參與廣泛又成本低廉、便于管理的籃球場、乒乓球臺為主要建設內容,推動實施農民健身工程,適合農村特點,可以不斷推進農村體育工作,實現農村體育工作新突破;同時,隨著農村體育基礎設施的不斷改善,將對推動我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揮重要作用。第
56、十章 結論和建議 10.1 結論 本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是在認真貫徹中央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以科學發展觀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精神的基礎上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建設條件、建設方案、場地選擇、建設的可行性、必要性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細致研究后,通過綜合評價得出的。 項目遵循了國家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和體育事業發展的總體規劃,符合xx縣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選項正確。 在項目選址上,以村委會公共用地和村完小原有土球場為主,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各村中心區,相對交通、水、電、通信條件較好,項目區位優勢明顯,項目建成后,籃球場及其它體育設施的整體功能將得到較好的發揮。 項目建成后,山區農村廣大人民群眾有了一個較好的娛樂、鍛煉場所,全民健身活動將會得到更廣泛的開展,民族體育將得到進一步弘揚。項目是可行的。 10.2 有關建議 xx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經濟發展緩慢,體育基礎設施落后,但xx人民對體育的追求、對體育事業建設和發展是忠心不諭,參與體育意識強烈,開展體育項目豐富多彩,加強農村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農村體育事業、弘揚民族傳統體育,對xx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xx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06年底仍有5萬貧困人口,財政十分困難,懇請上級對xx縣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項目給予資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