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辛縣“十四五”現代農業發展專項規劃 根據利辛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和全縣八大特色產業規劃編制要求,制定本文件。 一、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基礎 (一)產品數量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全縣共認證綠色食品158個產品。總數居全市第一位,綠色食品產業快速發展。 (二)基地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3個。 (三)環境保護貢獻率大。截至2020年底,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同開展零增長行動常規生產基地相比,化學氮肥施用量、化學農藥使用量均有減少,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有所提高。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不使用化學投入品,更利于保護生態環境。 (四)產
2、業品牌效應凸顯。截至2020年底,全縣綠色食品企業82家。60%的消費者對綠色食品具有忠誠度和推薦意愿。 (五)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連續五年縣委一號文件、縣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綠色食品創建發展任務,2016年至2020年,縣政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納入省33項民生工程。將綠色農業、品牌發展列入重點工作和對鄉鎮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績效考核,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和質量管理。 (六)產品質量穩定可靠。2018年起連續三年開展綠色食品產業專項監測。安徽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建成以來,利辛縣生產經營主體用戶入駐省追溯平臺143家。 (八)隊伍能力全面提升。近五年累計舉辦5期300余人次“四
3、員”(監管員、檢查員、核查員、內檢員)培訓班。140多名生產經營主體內檢員提升了管理能力。 二、綠色食品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面臨的機遇 1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2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皖政發202116號)明確把綠色食品產業列入十大新興產業。 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需要。我縣啟動實施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158”行動計劃,要求大力發展綠
4、色優質農產品,健全農產品質量檢測認證體系,加強農產品認證與管理,培育“利”字號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在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叫得響、有影響力的農業區域公用品牌。 4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時代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不僅要吃飽吃好吃得健康,還要吃得優質、綠色、生態。廣大消費者對綠色優質農產品的需求,既是共性需求,也是剛性需求,并呈現上升趨勢。消費需求是推動生產經營主體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內生動力,最終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互動。 (二)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面臨的挑戰 綠色食品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具備良好的發展基礎,但同樣也存在著發展瓶頸,主要表現在: 1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一是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依然短缺。
5、綠色生資是發展綠色食品及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必要投入品,每年綠色生資使用量大,應用范圍廣,但我縣綠色生資企業仍未取得“0”突破,不能滿足我縣市場需求。二是現有認證產品種類以大宗農產品為主,加工類產品占比較小,加工產品數量不足。 2品牌價值沒有體現。綠色食品作為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是生產高品質農產品的重要路徑,是提振公眾消費信心的重要手段。綠色食品產品認證要嚴格按標生產、環境監測、產品認證、標志使用、產品包裝等均需要一定的費用,增加了產品成本,品牌溢價還不大,影響綠色食品生產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3體系隊伍依然薄弱。部分綠色食品產業生產經營主體組織化程度低,產品質量安全控制與
6、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質量安全可追溯記錄難以落實到農戶、到產品,并且綠色食品產業生產過程涉及生產、加工、貯藏、運輸等諸多環節,監管任務艱巨,縣級機構編制及人員配備未能與事業發展需求相適應,監管力量相對薄弱,縣級相應的工作人員力量明顯不足,證后監管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假冒偽劣綠色食品現象時有發生,市場監管壓力大。 三、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實
7、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經營市場化和服務社會化為路徑,著力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充分發揮我省資源優勢,健全產業鏈,拓展創新鏈,提升資本鏈,融通供應鏈,推動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利辛作出更大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等系列認定登記農產品年均增長2%以上。綠色食品產業生產經營主體實力不斷增強。認定登記農產品全面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 “十四五”綠色食品發展指標 到2025年,全縣綠色食品產業實現綠色食品體系功能更加豐富,一二三產業融
8、合更加緊密,產業質量效益大幅提升,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利辛農產品、放心好產品”綠色食品產業。 四、綠色食品產業布局 按照區位、資源、人力和產業基礎、要素成本、配套能力等綜合優勢,組織實施綠色食品產業園建設,加強區域間橫向經濟聯合和協作,把綠色食品產業開發與農產品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相結合,與“158”行動計劃相結合,嚴格按照綠色食品產業生產技術標準,實行科學化管理、標準化生產,形成大基地、大龍頭、大品牌、大產業。 (一)綠色糧食油料生產 建設小麥生產加工產業帶,重點發展張村、孫集、紀王場等鄉鎮綠色食品產業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及產品開發。 (二)綠色瓜果蔬菜生產 建設果品產業帶,重點發展
9、城關、城北等鄉鎮蔬菜、葡萄、黃桃、獼猴桃等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及產品開發。 (三)綠色食用菌生產 建設食用菌產業帶,開發食用菌生產和加工,重點發展設施食用菌標準化生產基地及產品。 (四)綠色中藥材生產 建設中藥材產業帶,重點發展中藥材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及產品開發。 (五)綠色稻魚生產 建設綠色稻魚產業帶,重點發展稻魚產品開發。 (六)綠色畜禽產品生產 建設綠色畜禽產品產業帶,重點發展生豬、家禽、牛、羊肉生產及加工產品。 五、主要任務 聚焦規模化主導產業、標準化原料基地、精細化綜合加工、體系化物流網絡、品牌化市場營銷、綠色化發展模式、數字化轉型升級,立足資源稟賦,銜接“158”行動計劃和“五個
10、一批”工程、對接食品產業園、跟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圍繞優勢產業“建鏈”,圍繞短板弱項“補鏈”,圍繞價值提升“強鏈”,重點抓好綠色食品產業的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加工體系、流通體系和科技體系建設。 (一)大力培育綠色食品產業體系 堅持因地制宜,推進綠色食品產業化、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建立規范、穩定的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加強加工生產主體對接,逐步形成綠色食品產業協同發展。重點培育稻米、小麥、玉米、生豬、家禽、水產、中藥材、蔬菜等8個特色綠色食品產業,打造面向長三角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全面推動綠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著力完善綠色食品生產體系 1培優品種提升品質。加強農
11、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強化地方品種保護和種業科技創新,培育一批水稻、小麥、大豆、玉米、油菜等綠色新品種。 2發展綠色生產資料。大力實施有機肥替代行動,主要發展以畜禽養殖糞便、農作物秸稈為主要原料的有機肥料。積極推廣獲證生產經營主體生產的綠色食品生產資料在綠色食品生產中應用。 3加強原料基地建設。根據產業基礎、區域布局和發展優勢,大力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等種養循環綠色生產模式。 4打造優勢產業集群。堅持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圍繞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和潛力產業,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打造產加銷貫通、貿工農一體、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區域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集群。 (三)不斷提升綠
12、色食品加工體系 1培育核心骨干企業。堅持分類指導、因企施策,積極引導人才、資本、技術等各種要素向龍頭企業集聚,促進企業做大、做專、做精、做強,形成綠色食品產業“領軍企業”“成長企業”和“雛鷹企業”梯次發展格局。 2提升精深加工水平。開展綠色食品加工提質增效行動,推動加工企業由小變大、加工程度由初變深、加工產品程度由粗變精轉變。重點支持小麥、玉米、稻米、生豬、水產、中藥材等優勢產業,果蔬、茶葉等特色產業以及牛羊、禽類等潛力產業的龍頭企業開展精深加工項目建設。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緊扣國家戰略、政策導向、發展態勢,聚焦重點地區、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結合我縣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定位,積極開展招商謀劃推
13、動一批國內外綠色食品產業巨頭落戶利辛。 (四)加快暢通綠色食品流通體系 1強化冷鏈建設。統籌財政涉農資金,支持企業新建擴建產后預冷、貯藏保鮮、分級包裝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具有集中采購和跨區域配送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集散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交易中心等項目。 2強化品牌引領。通過開展品牌認證,推廣品牌商標,實現全域品牌、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齊驅并進、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多元化、全方位擴大綠色食品公共品牌宣傳覆蓋面。加大對綠色食品品牌保護力度,充分保障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合法權益。 3強化市場開拓。加強與知名電商平臺合作,大力發展電商渠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形成多層次、廣覆蓋、高效率
14、的營銷體系。發揮商會、協會和學會市場宣傳推廣作用,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擴大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規模。 4強化證后監管。不斷完善綠色食品產業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統籌推進公立和第三方檢測機構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完善全程追溯協作機制。加強證后監管,推行質量管理“紅榜”和“黑名單”制度。加強綠色食品產業產品的質量檢測和市場管理,定期進行聯合檢查,維護綠色食品產業品牌美譽度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五)加快構筑綠色食品科技體系 1強化科技服務。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推”合作,深入推進產業創新聯盟建設,提高綠色食品產業附加值。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相結合方式,推廣運用
15、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加快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產品升級和提質增效。 2強化數字賦能。依托國家和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將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等認定登記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入駐平臺,促進綠色食品帶證明上網、帶二維碼上線、帶標識上市。 3強化人才支撐。鼓勵企業加強與高校交流合作,培養急需緊缺的創新型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鼓勵企業招才引智,加大綠色食品產業新技術、新工藝研發,強化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培育,推動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推進機制,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四鏈合一”。將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納入“十四五”農業農
16、村現代化規劃,統籌推進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二)強化政策保障。落實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用地需求,用活、用好農村建設用地資源,優先支持綠色食品產業發展。著力解決農用電、灌溉用水和冷鏈運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保障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要素需求。 (三)強化資金投入。加大財政扶持,增加農業綠色發展、鄉村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種養業良種繁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的項目資金,結合實際向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傾斜,加大對新培育產品獎補力度。 (四)強化示范引領。學習借鑒國內外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成功經驗,找準綠色食品產業各領域合適的標桿,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積極挖掘綠色食品產業發展中的亮點和典型,通過典型引路促進全面發展。注重發揮農業園區、產業基地和龍頭企業引領、示范、帶動作用,加強宣傳,積極引導農業綠色發展,實現提質增效。 (五)強化監督考核。強化綠色食品產業監測,開展綠色食品產業定期調度,抓好綠色食品產業發展分工落實。督促各地各部門加強問題辦理,加快產業推進實施。定期通報各地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成效,并將發展成效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年終實績考核內容。 *AT*D70AAAD3C5E64650A06776DB6459A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