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注:本次成果為公眾征求意見稿,最終以批復為準。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前言PREFACE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決策部署,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臨滄市委市政府、臨翔區政府相關工作安排,臨翔區自然資源局會同螞蟻堆鄉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了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通過國土空間規劃指導各類空間開發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建設,為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提供基本依據。促進螞蟻堆鄉形成集約高效生產空間、宜居適
2、度生活空間、山清水秀生態空間,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國土空間格局。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螞蟻堆印象區位地理特征:01 位于臨翔區北面,是臨滄市的北大門戶,交通便利,大臨鐵路過境,214國道橫穿集鎮而過,云臨高速螞蟻堆段中2個立交均已建成通車,屬于臨滄主城區一刻鐘生活圈輻射區,也是臨翔區聯系祥云、云縣、鳳慶、耿馬等縣的重要節點,重要的物流集散地;02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干濕季分明,垂直變化明顯。常年平均氣溫在16-18;03 2020年,常住人口36291人,有彝、拉祜、傣、白、布朗、回、苗、壯、傈僳等24個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14.52
3、%。茶葉、核桃、臨滄堅果種植面積居臨翔區前列;分布有金屬礦產:鐵、銅、鉛、鋅、銻。非金屬礦產:煤、石灰石整體印象:生態環境優越、礦產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越、產業興旺西門公園立景閣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規劃范圍與期限螞蟻堆鄉行政區劃圖螞蟻堆鄉行政轄區內34846.32平方千米。規劃范圍規劃期限規劃目標年為2035年,近期目標年為202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層次包括螞蟻堆鄉全域和中心鎮區兩個層次:全域:統籌全域全要素規劃管理,側重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的戰略部署和總體格局;中心鎮區:細化土地使用和空間布局,側重功能完善和結構優化。行政區劃下轄14個村委會(螞蟻堆、
4、一水、馬峰腰、邦海、曼毫、新民、小河邊、曼啟、杏勒、忙糯、邦谷、白河、遮奈、糯恩)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目 錄01010202030304040505060607070808規劃定位與目標國土空間結構和用地布局資源保護與利用鎮村統籌發展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中心鎮區規劃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01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規劃目標規劃定位與目標總體定位202501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農業空間更加穩固,生態空間更加牢固,城鎮空間更加適宜;02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體系初具規模
5、,示范效應與影響帶動作用不斷擴大,旅游優勢、交通優勢得到發揮203501產城融合驅動力顯著增加、城鄉發展更加均衡;02 基本形成穩定高效的農業空間、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品質宜居的城鎮空間;03 形成完備的商貿、交通現代物流網絡;04 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挖掘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建成特色商貿物流小集鎮0 01 1臨翔區北部特色農業鄉:突出南丁河流域特色農業種植優勢,以生態蔬菜、堅果、茶、林下種植等特色農業種植為抓手,壯大以茶葉、生物藥材、冬早蔬菜、肉牛屠宰精深加工為主的生物產業;臨翔區重要的門戶節點:臨云高速、214國道穿鄉而過,設有高速出入口,向東融入保山城鎮圈、向北融入大理城鎮圈的首要中轉站;
6、特色商貿物流小集鎮:發揮堅果、茶葉、蜂蜜等現有品牌優勢,推進壯大民族特色產推進發展倉儲物流、屠宰加工等產業,成為林果產品物流中心,依托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發展物流集散、冷鏈物流、公路貨運物流、電商物流、信息平臺等為一體的現代化物流體系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2.1 落實三線劃定,強化底線管控2.2 其他重要控制線2.3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與管控02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002.1 明確三線,統籌管控嚴守糧食安全底線,優先劃定耕地保護目標及永久基本農田耕地保護目標: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全鄉劃定耕地保護目標4800.
7、28公頃永久基本農田: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永久基本農田用途。全鄉劃定永久基本農田7052.06公頃加強節約集約用地,合理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健全用途管制制度,在城鎮開發邊界內的建設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鎮開發邊界外的建設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全鄉劃定城鎮開發邊界78.1公頃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外,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遵循“應劃盡劃原則”,全鄉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481.73公頃嚴保生態環境安全,科學劃定生態
8、保護紅線銜接“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以村莊類型為引導,原則上對30戶以上相對集中的自然村(集中居民點)按照現狀村莊建設用地規模的1.1倍劃定完整、閉合的村莊建設邊界突出分類引導,科學劃定村莊建設邊界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2.2.2 2工業用地紅線提高工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劃定工業用地紅線38.49公頃,其中保障線20.64公頃,拓展線17.85公頃,分布在龍洞建材產業園、馬蜂腰、螞蟻堆、一水、曼毫、曼啟村落實臨翔區公益林劃定成果,螞蟻堆鄉共劃定公益林5772.4公頃,其中國家級公益林623.3公頃,省級公益林5149.1公頃。主要分布在一水、小河邊、曼啟、
9、曼豪、螞蟻堆村落實糧食生產功能區保護,從根本上守住糧食生產功能區規模,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總規模1179.31公頃,包含水稻功能區592.49公頃、小麥功能區256.94公頃、玉米功能區329.88公頃。公益林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其他重要控制線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u基于自然地理格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安全要求,為落實區域發展目標、主體功能區、強化底線管控,劃分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制定管控規則2.3 整合全面覆蓋的區域規劃分區是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或生態敏感脆弱、必需強制性嚴格保護的自然區域,包括生態保護紅線集中劃定的區域,面積4803.09公頃是
10、生態保護紅線外,需要予以保留原貌、強化生態保育和生態建設、限制開發建設的自然區域,面積2274.99公頃 農田保護區 是永久基本農田相對集中需嚴格保護的區域,面積2115.62公頃城鎮發展區 是城鎮開發邊界圍合的范圍,是城鎮集中開發建設并可以滿足城鎮生產、生活需要的區域,面積96.2公頃鄉村發展區是農田保護區外,為滿足農林牧漁等農業發展以及農民集中生活和生產配套為主的區域,面積25491.03公頃礦產能源發展區是適應國家能源安全與礦業發展的重要陸域采礦區、戰略性礦產儲量區,面積65.39公頃 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 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033.1 耕地資源保護3.
11、2 森林、草原、濕地保護3.3 水資源安全保障3.4 其他資源保護與利用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3.3.耕地資源保護1 101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嚴格保護耕地和節約集約用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決策部署。通過實施鞏固提升耕地質量和開發耕地后備資源等措施進一步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強永久基本農田用途管制:重點用于糧食作物種植。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占用補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用途,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的,按照“數量不減、質量不降、布局穩定”的原則,在可以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上落實永久基本農田補劃任務。嚴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12、02全面落實一般耕地用途管制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糧食、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各類非農建設選址布局盡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確需占用的,按“先補后占”和“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的要求,嚴格落實耕地占補平衡責任。03推進耕地后備資源開發及恢復工作適度開發宜耕后備資源:落實耕地儲備戰略,優先開發水資源條件較好、坡度25度以下、能實現集中連片且具備開墾為水田或穩定利用耕地的后備資源,用于落實進出平衡和占補平衡。持續提升耕地質量:配合縣級完成水庫、連通、抗旱水源、農村供水保障工程,進一步提升灌溉水平,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
13、提升山區坡耕地質量。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3.3.森林、草原、濕地保護2 2將森林、草地、天然濕地等作為最重要的自然碳庫資源,加強林草濕地保護,持續推進退耕還林還草、荒山植樹造林、城市綠化建設等國土綠化行動,提升林草植被覆蓋度、森林蓄積量,提升陸域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天然林保護嚴格執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規定,落實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保護和修復天然林資源推進森林建設強化公益林管理對公益林實行嚴格保護、科學管理、合理補償,持續發揮公益林在優化森林結構中的重要作用,著力提升森林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統籌造林綠化空間、協調林地后備資源空間科學劃定和合理安排綠化用地
14、,全鄉規劃造林綠化空間圖斑323個,規劃面積247.17公頃。分布在小河邊村、一水村、邦海村、馬蜂腰村協調林地后備資源補充空間,全鄉確定林地后備資源空間圖斑315個,面積106.26公頃,分布在螞蟻堆村、一水村、杏勒村加強草原保護與修復保護好天然草原強化草原空間用途管制,加強征占用草地審核審批,提升草原生態系統的質量和穩定性。加快退化草原修復實施重點區域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實施人工種草、草地改良,防止草地資源過度利用。加強濕地保護與修復健全濕地保護體系建立覆蓋面廣、連通性強、層級合理的濕地保護地體系,穩步提高濕地保護率。加強濕地生態修復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對集中連片、破碎嚴重、功能退化的濕地進
15、行修復和綜合整治。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3.3.水資源安全保障3 3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嚴控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構建空間均衡的水資源配置體系嚴格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螞蟻堆鄉縣級以上集中式水源地為鐵廠河水庫水源保護地,鄉鎮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為螞蟻堆村南信河河流型水源地。嚴格執行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保護要求,嚴格水源地保護區內項目準入。開展水源地保護區內水土保持,提高水源涵養能力。規劃期內通過在水源地防護區建設隔離防護、取水設施、凈水設施,設置水源標志,加強水源周邊生態
16、隔離、污染源綜合整治、水源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高水資源供給和配置能力,加快構建以水庫工程為支撐,以供水一體化工程為補充的水利工程體系。完成曼豪箐水庫建設,加快推進八道箐水庫建設實施;配合臨翔區建設實施鄉域農村供水保障、飲水塘壩、輸水干渠工程;實施臨滄市南汀河臨滄壩段治理工程螞蟻堆段螞蟻堆段、臨滄市南汀河臨滄壩段治理工程螞蟻堆段新塘房段、曼毫山洪溝、曼啟山洪溝、遮奈山洪溝、邦谷山洪溝治理工程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1 鎮村等級結構與職能4.2 村莊分類與布局優化4.3 產業發展與布局4.4 城鄉生活圈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4.5 特色風貌塑造042035螞蟻堆鄉國土
17、空間規劃(2021-2035年)4.4.鎮村等級結構與職能1 1鎮村職能規劃中心鎮區一般村中心村鄉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行政、集散、倉儲、商貿等職能農村居民點聚集地,以營造良好的居住環境為主要職能各行政村的經濟、文化及公共服務中心,以提供公共服務設施、引導片區特色產業發展為主要職能u充分發揮中心鎮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結合交通區位、人口、產業發展,構建中心鎮區中心村一般村三級城鎮體系 一般鎮區:螞蟻堆鄉中心鎮區 中心村:13個行政村村民委員會駐地(一水、馬峰腰、邦海、曼毫、新民、小河邊、曼啟、杏勒、忙糯、邦谷、白河、遮奈、糯恩)一般村:各自然村和村民小組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
18、2035年)1 14 4.村莊分類與布局優化2 2順應村莊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勢,根據不同村莊的地形特征、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等,按照集聚發展、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護和搬遷撤并5種類型分類引導推進鄉村振興。分類推進村莊建設,引導優化村莊布局集聚發展類村莊村莊類型引導措施集聚發展類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改造提升、進一步提高村莊綜合配套水平,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整治提升類實施村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用好各類存量用地并從嚴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城郊融合類加快向城市社區轉變,承接城鎮人口和功能外溢,保障一定規模的新增建設用地特色保護類適度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保障一定規模鄉村產業發展需求
19、。抵邊村莊夯實守邊固邊基礎,充分發揮自然村守邊固邊重要節點作用,嚴控抵邊自然村撤并,保障一定規模新增建設用地。搬遷撤并類嚴格限制新建、改擴建活動,突出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強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空心房”整治、廢棄地的復墾利用等項目的安排。行政區村莊類型螞蟻堆村集聚發展類新民整治提升類杏勒集聚發展類遮奈集聚發展類馬峰腰整治提升類一水整治提升類邦海整治提升類曼毫整治提升類河邊整治提升類曼啟整治提升類忙糯整治提升類糯恩整治提升類邦谷整治提升類白河整治提升類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 4.3 3產業發展與布局 一軸:沿214國道打造南汀河生物產業經濟軸,利用交通優勢,做強商貿物
20、流,做精鄉域中心鎮區,通過產業、人口的集聚形成鄉域發展的極化中心,帶動鄉域發展。三片區:現狀產業以經濟果林種植、果蔬種植、生物藥業產業和農業種植產業為主,以不同類型的產業來大致劃分為三片:西部經濟區西部經濟區主要發展果蔬種植、農業種植、經濟果林種植、林果產品加工;東部經濟區東部經濟區主要發展經濟果林種植、農業種植、畜牧養殖;北部經濟區北部經濟區主要發展經濟果林種植、畜牧養殖、礦業;產業空間布局產業空間布局:以以“軸片帶軸片帶”開發模式打造開發模式打造“一軸三片”的產業布局結構的產業布局結構南汀河生物產業經濟軸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鄉域內規劃構建“15-30分鐘”鄉
21、村社區生活圈4個,分級分類配建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供給。類型名稱配置內容鄉集鎮公共服務中心鄉政府駐地(含螞蟻堆村民委員會駐地)鄉集鎮級層級配置幼兒園、小學、初中、衛生服務站、文化活動室、室外綜合健身場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菜市場、生活垃圾中轉站等服務要素村/組公共服務中心其他13個行政村村民委員會駐地村/組層級配置村幼兒園、村衛生室、村務室、老年活動室、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健身廣場、垃圾收集點、公廁等服務要素。4 4.4 4城鄉生活圈和公共服務設施配置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4.4.5 5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鄉域風貌格局:“兩帶四區”特色風貌塑造風貌定位:“山水相
22、融、濱水景觀風貌區”的“印象小鎮”特色產業風光帶:以南北向的214國道為軸線,展示商貿物流、南汀河生物產業經濟帶風貌;南汀河生態濱河景觀帶:依托南汀河,打造生態濱河景觀帶,展示鄉優越的自然生態優勢,實現臨翔區入城口的“印象小鎮”風貌;南汀河深切窄谷景觀區:鄉域中部,沿214國道兩側發展,圍繞集鎮區的商貿物流區和中心,通過物流、商貿活動來促進經濟發展,帶動整個鄉發展;河西山間盆地景觀區:位于南汀河西岸,利用農業景觀條件打造農業種植示范園區、特色農業種植觀光旅游,帶動西部鄉域經濟發展;山地農林景觀區:位于鄉東側山林地區,打造經濟果林產業園區,升級產品加工,完成的特色產業鏈經濟,帶動東部鄉域經濟發展
23、;瀾滄江自然保護景觀區:位于鄉東南部,屬于瀾滄江自然保護區范圍,依托瀾滄江自然保護區打造生態森林旅游,推動螞蟻堆鄉東南部區域旅游發展;特色產業風光帶南汀河深切窄谷景觀區山地農林景觀區河西山間盆地景觀區瀾滄江自然保護景觀區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055.1 綜合交通規劃5.2 市政基礎設施5.3 綜合防災與安全韌性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5.5.綜合交通規劃1 1布局綜合交通樞紐保留下現狀客運站,在鄉駐地北部建公共停車場,在各行政村布置適宜的交通設施,如社會公共停車場和鄉村客運點,保證交通系統的科學合理性。完善交通網絡客運站鐵路:大臨鐵路穿
24、鄉而過,規劃楚雄至臨滄鐵路從鄉東部過高速公路:臨翔到云縣的高速公路已經通車,南接墨臨高速,形成重要的高速串聯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國道G214云縣(瀾滄江大橋)至雙江(小黑江橋)段改擴建工程;完善高速下線口及高速連接線建設農村公路:推進建制村雙車道四級路建設,完成30戶以上自然村(組)普通硬化路建設;規劃建設村與村連接線和農村重大產業線路項目,提質改造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多依村建設一座,處理北部該區部分生活垃圾。其余各村新建垃圾處理池進行垃圾收集。5.5.2 2市政基礎設施電力工程規劃給水工程規劃 構建布局合理、設施配套完備、綠色低碳、智慧高效的市政基礎設施體系。中
25、心鎮區通過曼豪箐水庫引水至水池供水;規劃在鎮區東北部新建自來水廠各村通過水庫壩塘取水后,由蓄水池供水;排水工程規劃主要采用雨污分流的方式排水,中心鎮區污水通過北部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各村通過新建氧化塘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環衛工程規劃集鎮區建設垃圾處中轉站,垃圾處理量為70噸/日。全鄉生活垃圾、工業垃圾通過環衛車輛運往垃圾場處理;各村新建垃圾處理池進行垃圾收集集鎮區按照服務半徑5080米的標準設置點鎮域配置35KV變電站1座,保障全鎮用電;各村通過10kv變壓器進行電力保障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建設城鄉消防體系,優化消防安全布局,全鄉防空警報實際覆蓋率100%。抗震設
26、防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30g。鄉駐地20年一遇、中心村10年一遇20年校核、一般行政村10年一遇20年校核標準設防防護疏散為主,掩蔽為輔的原則,確定鄉駐地戰時留城與疏散人數之比為 20%與 80%。按留城人員人均 1.5平方米計算掩蔽程的應建規模。防洪標準抗震標準 人防工程消防安全5.5.綜合防災與安全韌性3 3完善應急信息系統,提高監測預警能力 完善應急預案系統,提高服務實戰能力完善實戰演練系統,提高駕馭局勢能力 完善應急保障系統,提高處置保障能力 健全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機制 明確防災減災標準完備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強化指揮協調系統防震抗震地質災害防洪排澇消防安全人防嚴格管控重
27、大危險源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保障生命線工程和公共建筑具有一定抗震能力,城市不發生較大的破壞,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順利進行。以地質災害易發性分區為基礎,兼顧地理、地質單元和行政區的完整性,進行全鄉地質災害防治分區的劃分,有效提高地質災害防御能力。加強防洪排澇排水基礎設施網絡建設,通過源頭控制、管網梳理、內河治理、推行生態治水理念等舉措,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建設城鎮消防體系,優化消防安全布局,構建健全的消防安全保障體系;構建森林防火系統;加強消防通信、消防供水等相關配套建設完善。建成布局合理、種類齊全、功能配套、連片成網、數量充裕的人防工程體系和點、線、面相結合的整體格局,最大限度
28、發揮人防平戰結合功能。構建城鄉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加強源頭治理,提高應急防護與處置能力,降低危險源事故風險。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066.1 國土綜合整治6.2 山水林田湖草系統6.3 礦山生態修復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耕地提質改造深入開展農用地整治,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開展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建設美麗新農村土地平整、修建灌溉與排水設施、田間道路等土地整治工程,減緩田面坡度、提升耕地連片度和耕作便利度、增加水田面積。布設1個耕地提質改造項目,建設規模18.05公頃,預計補充耕地0.48公頃,產生水田指標11.35公頃農村建設用地整理盤活村莊
29、閑置、低效用地將閑置低效用地用于農村基礎和公共服務設施、商業、辦公設施建設,加強村莊產業用地整理。規劃期內計劃實施1個建設用地整理項目,建設規模3.44公頃,預計拆舊區復墾3.44公頃,復墾為農用地3.44公頃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促進城市有機更新重點區面積11.28公頃,分布在鄉駐地。規劃期內計劃實施1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項目,實施動工建設面積11.28公頃6.6.國土綜合整治1 1高標準農田建設布設3個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到2030年,新建規模906.67公頃,提升改造規模460公頃,高效節水灌溉規模253.33公頃,到2035年,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設成為高標準農田2035螞蟻堆鄉
30、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1 16.6.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修復2 2森林生態修復采取封閉保護、植被恢復、野生動植物棲息地恢復等措施,實施森林生態修復、森林質量提升,使生態系統趨于持續穩定。布設森林生態修復項目2個,修復規模15708.65公頃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相結合,綜合運用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植被恢復、生物修復、保護性耕種、封山育林等措施,加強重點地區水土流失防治。布設水土流失治理項目5個,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149.61公頃生物多樣性保護落實臨滄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方案(2014-2030年),共布設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項目2個,重點保護云南臨滄瀾滄
31、江自然保護區和臨翔南高山森林公園生物多樣性,修復規模714.03公頃水林物流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采取水源地保護、水量調節、生態補水、河湖水系連通、污染源控制等措施,結合河道清淤與防洪工程建設,提升重要水源地和河流生態功能。布設水環境和水生態修復項目1個,治理面積48.10公頃;建設生態調蓄帶長度3公里,生態調蓄帶蓄水量1.10萬立方米;河道生態治理長度64公里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1 16.6.礦山生態修復3 3重點區面積135.61公頃,分布在邦海村、馬蜂腰、螞蟻堆村、曼毫村。規劃期內計劃實施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項目3個,修復規模75.54公頃。其中歷史遺留礦山修復項
32、目1個,修復面積12.3公頃;持證礦山生態修復項目2個,修復面積63.24公頃;推進廢棄礦地綜合利用及土地復墾,因礦制宜,優化治理,實現地貌重塑、景觀再造、地質災害防治等綜合成效,全面改善礦山生態環境。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07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7.7.1 1中心鎮區規模與規劃分區構建“一鎮兩城”特色中心鎮區格局以城鎮開發邊界為主體,結合行政區界線、永久基本農田、自然地理等邊界進行優化。劃定中心鎮區范圍255.93公頃,劃定城鎮開發邊界78.1公頃中心鎮區范圍明確規劃分區管控一級規劃分區二級規劃分區三級規劃分區面積城鎮發展區城鎮集
33、中建設區居住生活區49.91商業商務區26.21綜合服務區22.86工業發展區25.35綠地休閑區22.43交通樞紐區36.43物流倉儲區6.82戰略預留區1.44工業拓展區2.24小計193.69鄉村發展區村莊建設區60.39小計60.39合計254.08城鎮集發展區分為:居住生活區、綜合服務區、商業商務區、工業發展區、綠地休閑區、交通樞紐區、物流倉儲區、戰略預留區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共綠地與開敞空間7.7.2 2構建“兩帶、三區”的空間景觀結構“兩帶”:即南北道路主軸形成的現代城鎮景觀帶和南北向沿集鎮南汀河水系形成的水系景觀帶“三區”:即北部田園景觀區;中
34、部山地景觀風區、南部的坡地山水景觀區完善城鎮公園綠地體系集鎮公共綠地包括濱水公園綠地和街頭綠地。濱水公園綠地:結合南汀河河流整治,在北片區西側沿河規劃的濱河綠地;街頭綠地:街頭綠地主要包括了道路綠化和集中的片狀綠地。城鎮開發邊界外農田、耕地、林地,作為天然生態屏障滲入中心鎮區,作為自然綠化資源水系景觀帶現代城鎮景觀帶綠地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公共服務設施7.7.3 3構建“15分鐘”社區生活圈1個。配置衛生院、養老院、幼兒園、中小學、文化活動中心、菜市場、公用設施營業網點、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垃圾轉運站等設施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7
35、.7.綜合交通4 4構建綜合立體城市交通體系,全面加強區域連接能力對外交通規劃配置主通道、普通通道、休閑通道三級慢行通道。公共交通交通設施慢行交通完善靜態交通設施布局與配建,配置公共停車位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規劃期內鄉政府駐地對外交通道路仍由臨云高速、214國道承擔,南北橫穿鎮過境,東側支路以環線形式配合承擔214國道交通流量以農村客運、助力車及租賃網約車等輔助型公共交通為主規劃對部分路進行疏通后形成方格網狀路網框架。規劃道路分為干路、支路、巷道三級,干路紅線寬度12-21米,支路紅線寬度為4-9米,巷道紅線寬度為4-6米內部路網規劃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7
36、.7.5 5給排水工程規劃給水工程:鄉政府駐地東北高地現狀建有小型自來水凈水廠1座,滿足規劃期內用水需求,鎮區內給水管網主要沿道路布設,以環狀管網為主。排水工程:鄉政府駐地北部現狀建有污水處理廠1座。規劃對鎮區中心電信模塊進行擴建。通信工程規劃電力工程規劃鄉政府駐地有現狀35KV變電站,已滿足規劃期內用電需求,無需新增;規劃于鎮區南部新建垃圾轉運站1座,。主要道路布置垃圾收集點,按服務半徑5080m的標準設置垃圾收集點,垃圾收集點的用地控制在510m2左右環衛工程規劃市政基礎設施水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7.7.6 6綜合防災減災規劃防洪減災規劃防洪標準:螞蟻堆鄉中
37、心鎮區的防洪標準達到20年一遇。中心鎮區防洪主要措施是結合南汀河的位置,結合現狀排水溝渠,修繕、設置東西向排水溝渠,使主城區雨水盡快排出。遠期結合城區建設發展規模,按防洪標注要求,逐步提升南汀河防洪標準,以滿足中心鎮區防洪安全要求。抗震防災規劃中心鎮區建筑工程抗震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不小0.3g。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 50233-2008)、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16年版)(GB 50011-2010)(2021年修訂)進行建筑工程設計、施工、監理消防規劃規劃在螞蟻堆鄉政府建設螞蟻堆鄉政府專職消防隊,設置防災指揮中心。鎮區主要道路按按:同一時間內的火災次數
38、為34次,一次滅火用水量為100L/s,不超過120米保護半徑布置消防栓人防規劃確定集鎮戰時留城與疏散人數之比為20%與80%。按留城人員人均1.5平方米計算掩蔽工程的應建規模。聯合中小學、幼兒園、公園綠地等開敞空間共設置應急避難場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處在地質災害高易發區,根據臨翔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均在規劃重點防治區內。重點防治區地質災害易發性高,災害點密度大,威脅人口及財產大,以搬遷避讓或工程治理為主,監測預警為輔;應當將城鎮、人口集中居住區、大中型工礦企業所在地和交通干線、重點水利電力工程等基礎設施作為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中的防護重點防疫規劃構建城鄉空間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防災規劃體系,增強城
39、市韌性。建立“平戰結合”的防控準備預案,分區分級構建國土空間防疫單元。搭建社區管理體系,健全服務設施,加強城市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能力。在衛生院設置醫療救護中心1處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7 7.7 7風貌管控風貌定位:“依山面水,因地就勢;設施互補,城鎮互依;座北朝南,山翔水映的臨滄北門重鎮北部田園景觀風貌區:以現代建筑為主,形成具有臨滄本土漢族民居特色傳統建筑風貌區,在濱河景觀、廣場、公園中則通過景觀亭廊、雕塑小品來突出集鎮的風貌特色和文化內涵集鎮中部山地景觀風貌區:保留現狀院落格局、保持當地傳統建筑風貌,對現有現代建筑外立面改造,統一傳統特色,適當改造和
40、增加集鎮居住舊區內道路、市政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對集鎮中部綜合新區內部的水系作特色景觀打造,提升居住環境,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集鎮南部的坡地山水景觀風貌區:為居住、辦公、生活新區,以現代建筑風格為主,并通過建筑色彩、建筑符號及景觀小品延續傳統風貌。風貌格局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088.1 規劃傳導8.2 保障政策與措施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1 1規劃傳導落實上位規劃縱向指引嚴格貫徹落實國家、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明確的主體功能定位及約束性指標、資源底線和空間管控要求、重要名錄、重大政策和制度等強制性內容。云南省國土空間規劃臨滄市國
41、土空間總體規劃臨翔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控制線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傳導內容強制性內容規劃指標: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空間管控:生態保護區、生態控制區、農田保護區、城鎮建設區、鄉村發展區、礦產能源區底線約束: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水資源重要名錄:自然保護地、歷史文化保護主體功能定位、目標戰略、總體格局、區域協同、資源保護、生態修復、重點項目強化村莊規劃縱向傳導除鄉政府駐地城鎮開發邊界外其余村民委員會及自然村均需編制“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詳細規劃單元劃分和規劃指引落實區級總規詳細規劃單元劃定結果,在螞蟻堆鄉鄉域范圍內劃分1個城鎮單元:螞蟻堆鄉鄉政府
42、所在地和小高橋片區開發邊界范圍;其余區域由“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進行管控。8.8.1 12035螞蟻堆鄉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1 1保障政策與措施01強化規劃空間傳導:加強鄉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空間傳導,落實區級空間規劃,指引“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嚴格規劃許可管理:嚴格按照國土空間規劃核發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健全規劃管控體系02實行規劃全周期管理加強規劃實施監測評估預警:建立“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常態化機制,年度體檢結果作為下一年度實施計劃編制的重要依據,五年評估結果作為近期建設規劃編制的重要依據。
43、健全實施規劃監督考核機制:依托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管系統,完善規劃督察員制度,強化對規劃全過程信息化監管。將國土空間規劃執行情況納入自然資源執法監察內容,明確各級執法職責,綜合運用衛片等信息化手段,強化執法監察。03完善政策機制體系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落實重點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重點任務與工程,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快構建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融資協調機制。健全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政策: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大市場,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完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政策: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收益管理制度,完善確權登記管理,逐步實現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全覆蓋,清晰界定全部國土空間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04“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落實將“一張圖”作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實施建設項目規劃許可、強化規劃實施監督的依據和支撐。8.8.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