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奈曼旗沙日浩來鎮人民政府2023年8月奈曼旗沙日浩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版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按照世界眼光、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系統思想的要求,切實落實“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的戰略定位,全面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奮力開創奈曼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中發201987號)、內蒙古自治區蘇木
2、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技術導則(試行)等,編制奈曼旗沙日浩來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01規劃總則p 規劃原則p 規劃范圍與期限02目標戰略與總體格局p 總體定位p 規劃目標與戰略p 總體格局03底線管控與資源利用p 底線約束p 資源要素保護與利用04鎮域發展規劃p 鎮村體系規劃p 產業發展規劃p 景觀風貌規劃06全面系統制定保障措施p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p 重點任務與評估機制05營造城鎮發展空間p 完善生活圈與公共服務體系p 建設市政基礎設施體系p 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p 規劃原則p 規劃范圍與期限規劃原則智慧驅動,技術創新建立覆蓋全域,涵蓋各類自然資源的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
3、,形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一張圖”,以信息平臺為基礎建立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公眾參與,共建共治多規合一、區域統籌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堅持部門合作,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體系,實現“多規合一”。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社會規律和城鄉發展規律,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突出地域特點,文化特色,時代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規劃編制工作。節約集約、統籌發展將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的雙重控制,約束規范各類土地行為,確保人均城鄉建設用地穩步下降。健全規劃編制過程中的公民參與機制,加強部門間合作,發揮各
4、領域專家作用,統籌協調,加快步伐開展各項專題研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人為本、高質量發展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合理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空間,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城鄉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規劃期限和范圍規劃期限規劃期限為20212035年基期年為2020年,近期為2025年目標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規劃范圍規劃范圍為沙日浩來鎮行政區域總用地面積393.05平方公里規劃層次本次規劃包括沙日浩來鎮域、鎮區兩個規劃層次。p 總體定位p 規劃目標與戰略p 總體格局總體定位“農
5、旅融合”成就現代農業嘉年華、打造生態旅游示范鎮規劃目標與戰略策略一發展都市農業充分利用沙日浩來優厚的土地及氣候資源,立足奈曼“菜籃子”“果盤子”定位,通過項目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圍繞服務旗縣、富裕農民、改善生態,推進規?;a、品牌化經營,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策略二發展現代農業利用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設備和科學管理體系,以科技為主導,以設施農業為核心。打破土壤連作障礙、肥藥施用、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嚴重制約農業產業發展的瓶頸,通過光、溫、水、氣、肥等環境控制系統協同互促,實現優質高效生產技術。策略三發展休閑農業依托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
6、,提供人們休閑的農村體驗。結合生產、生活、生態,實現產供銷及休閑旅游服務。策略四發展智慧農業從頂層架構開始,深入農業各個方面,建立一個中心平臺多個應用的“物聯網+農業”,形成大農業云數據中心。最終構建互聯共享的“互聯網+農業”信息服務體系,最終實現科學指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策略五發展會展農業農業會展是集農業信息交流、技術傳授、市場開發、展示展銷等為一體的綜合類大型活動。農業會展有利于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加快發展農業和牧業經濟,促進產業升級轉型,實現農牧共生的和諧發展,同時還可促進農業創新發展。總體格局構建“兩軸一心,雙廊道多節點”的總體空間格局兩軸:南北發展主軸,東西發展次軸。貫穿沙日浩來鎮,形
7、成區域經濟聯系和功能拓展,加強區域經濟協作和產業互補發展。一心:鎮域發展核心。形成鎮域經濟、政治、文化綜合中心和特色產業基地的服務中心。雙廊道:生態景觀廊道。保護自然生態特色基底,增強生態空間活力。多節點:各中心村為發展節點。依托村莊資源及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p 底線約束p 資源要素保護與利用三條控制線三線關系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互不交叉重疊、是生態、農業、城鎮三類空間的底線永久基本農田是依據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實行特殊保護的永久基本農田界線。從嚴管控非農建設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確保永久基本農田面積不減、質量提升、布局穩定。大力加強永久基本農田建設,積極推進農
8、牧業用地內部結構調整,合理引導園地、林地及其他農用地的合理利用,穩步提高農牧業用地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在國土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陸域、水域等區域。生態保護紅線內,自然保護地核心保護區原則上禁止人為活動,其他區域嚴格禁止開發性、生產性建設活動,在符合現行法律法規前提下,除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外,僅允許對生態功能不造成破壞的有限人為活動。城鎮開發邊界是在一定時期內因城鎮發展需要,可以集中進行城鎮開發建設,以城鎮功能為主的區域邊界,涉及城市、建制鎮以及各類開發區等。在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城鎮開發邊界一經劃定,原
9、則上不得調整,因國家和自治區重大項目建設確需調整的,按照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調整程序報原審批機關批準。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底線約束資源要素保護與利用01n 水資源 保護與利用n 嚴控用水總量,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多水源供水體系;n 落實水源地保護區;n 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強化用水節水規范;n 加強水環境治理,明確水功能區劃。02n 濕地資源 保護與利用n 必須把生態保護放在首要位置;n 挖掘文化涵養,發展生態旅游;n 建立系統性的濕地保護規劃;03n 耕地資源 保護與利用n 優化耕地資源布局;n 推進耕地高質量建設;n 嚴格控制非農建設占用耕地;n 認真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和進出
10、平衡制度。04n 林草資源 保護與利用n 林地布局優化;n 林地資源管控;n 草原生態保護和修復。05n 礦產資源 保護與利用n 科學有序開發礦產資源;n 穩定相關礦產勘探開發規模。06n 能源結構 優化與利用n 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n 提高全鎮可再生能源占比,加快推動能源低碳轉型;n 統一智能充電服務平臺。p 鎮村體系規劃p 產業發展規劃p 景觀風貌規劃鎮村體系規劃規劃形成一個鎮區、六個中心村、七個基層村的鎮村體系一個鎮區:東沙日浩來嘎查;六個中心村:哈日干圖村、友愛村、金星嘎查、巴嘎淖爾村、三家子村、呼和嘎查;七個基層村:西沙日浩來嘎查、寶貝河嘎查、孟和杭沙爾村、黑魚泡子村、伊馬欽村、水泉
11、嘎查、白音他拉嘎查;產業發展規劃形成“一個產業服務中心、6類產業發展特色片區”的產業發展格局一個產業服務中心:在鎮區形成產業服務中心,深度融合特色農業與旅游產業資源,提供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相關服務。6個產業發展特色片區:傳統種植區、設施農業區、觀光旅游區、種養結合區、傳統養殖區、特色養殖區景觀風貌規劃構建“兩帶三區、一鎮多點”的景觀風貌突出“林田廣袤”主題圍繞城鎮優良的自然山水條件,尊重遼闊的地形條件,打造生態優良的特色小鎮。擴大林地規模,優化林地布局保護現有林地,加強各類林地建設,增加經濟林建設。改善景觀,構建群落,適度開放完善林地形態,豐富林相景觀,構建結構完整、物種多樣性突出的防護林與經
12、濟林林地群落。p 完善生活圈與公共服務體系p 建設市政基礎設施體系p 健全綜合防災減災體系社區生活圈規劃完善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以滿足居民在合理距離內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原則,劃定15分鐘鎮村生活圈,城鄉生活圈。公共服務規劃采取分等定級的布局模式,按照不同級別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標準,建立一級(蘇木鎮級),二級(中心村級),三級(基層村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對應實現公共服務設施覆蓋率。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居有所樂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完善寬帶網絡基礎設施,促進多網融合發展加強供水設施建設,逐步取消自備井,提高集中供水普及率完善鎮域排水系統,積極推動鄉鎮蘇木
13、排水設施建設,排水提質優先采用雨污分流制充分利用現狀儲備站、新建門站、LNG供氣站,進一步完善鎮區、鄉鎮蘇木中壓供氣管網,逐步提高燃氣普及率至100%供電安全率達到99.99%;滿足N-1供電原則,容載比符合電力技術規范要求鎮區規劃建設小型集中供熱鍋爐房,嘎查村可結合清潔能源供應以自采暖為主完善垃圾收集轉運處理系統,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積極推動垃圾區域一體化處理。燃氣供熱環衛污水供水電信電力基礎設施Q1Q2Q4Q3防洪規劃抗震規劃消防規劃人防規劃鄉鎮蘇木、林場、鄉村地區防洪規劃標準為10年一遇,內澇防治標準為10年一遇。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必須進行抗震設防,達到“小震
14、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標要求。按戰時留城人口40,人均面積1.5平方米計算。城市消防站的布局應當以接到報警起五分鐘內到達責任區最遠點為原則,消防責任分區面積宜為4-7平方公里。p 規劃傳導與實施保障p 重點任務與評估機制落實傳導奈曼旗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職能定位、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生態保護紅線面積、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等約束性指標及內容,以及規劃分區、重要控制線、重大基礎設施和生態廊道等空間布局。明確詳細規劃編制單元(一般包括鎮區、鄉集鎮、邊境口岸、工礦農林牧場區、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等),提出重要功能布局、開發強度、要素配置、空間形態與風貌管控等約
15、束要求,明確重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綜合防災設施布局。根據鄉鎮規劃確定的村莊分類、規模等級和發展要求,有序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明確村莊規劃編制數量和名單。對村莊規劃提出等級類型、發展方向等引導。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等底線管控指標規模和空間布局傳導至村莊。有條件的蘇木鄉鎮可根據發展實際,選擇編制產業、交通、生態、旅游、現代農業、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完善基礎保障機制強化規劃傳導與管控健全配套政策機制保障重點項目實施堅持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機制奈曼旗總體規劃鄉鎮蘇木總體規劃村莊規劃專項規劃近期建設以顯著促進產業發展、完善城市功能、優化空間結構為導向,重點完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配套、改善環境面貌,強化產業集聚功能和新業態培育生活居住區建設商業商務區建設工業倉儲區建設活動休閑區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安全與綜合防災村莊布局與鄉村振興近期重點任務重點任務與評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