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是對縣行政轄區內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對國家和自治區、州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以及州級以上專項規劃的細化落實,是制定縣域空間發展政策、指導各類開發建設、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修復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藍圖,是編制縣級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按照國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要求,我縣組織開展了霍城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編制工作。規劃圍繞全力打造“惠遠古城、芳香霍城”的城市形象、樹立“中國薰衣草產業基地、“兩霍兩伊”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點、絲綢之路文化旅游重鎮”的城市總體定位,構建“一屏、一廊、兩心、兩軸、三區
2、”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為全縣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空間保障。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 支撐體系 空間格局 戰略目標 規劃總則目錄 規劃實施保障01 02 03 04 05 061.1 編制目的1.2 指導思想1.3 規劃原則1.4 規劃范圍和期限01規劃總則1.11.2 按照自治區人民政府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中央各有關城鎮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大力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堅持以人民為
3、中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把握“兩霍兩伊”發展戰略新機遇,著力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和城鄉風貌品質,為建設開放協作引領、生態人文魅力的“惠遠古城、芳香霍城”奠定基礎。編制本規劃是順應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要求,是對伊犁州直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落實和細化,是對霍城縣域范圍內國土空間開發保護作出的總體安排和綜合部署,是指導城鄉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開展國土空間資源保護利用與修復、制定空間發展政策和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管理的空間藍圖,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的依據。凡在規劃范圍內涉及國土空間和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的各項政策、規劃的制定,以及各類規劃建設管理活動,均應符合本規
4、劃。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底線思維,落實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嚴守國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歷史文化保護底線,促進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落實自治區和地(州、市)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部署,落實上位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提出的區域協同要求,加強生態共保、環境共治、產業共興、設施共享。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加強全域全類型用途管制,形成科學合理、適度有序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注重產城融合,完善配套功能,傳承歷史文脈,提升人居環境品質。強化集約節約,轉變空間資源利用模式,提高資源利用質量和效益,促進資源利用方式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質
5、轉變。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結合霍城縣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特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突出地域特征,因地制宜制定規劃方案和實施措施,更好發揮規劃在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堅持開門編規劃,踐行群眾路線,將共謀、共建、共享、共治貫穿規劃工作全過程,廣泛凝聚社會智慧;強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規劃方案的輔助支撐作用,提升規劃編制和管理水平。1.3 1.4 規劃近期至2025年,規劃目標年至2035年,遠景展望至2050年。本規劃范圍包含縣域和中心城區兩個空間層次。縣域范圍:行政轄區(不含兵團)內全部國土空間,總面積約2702.53平方千米。中心城區:縣人民政府駐地城市建成區及規
6、劃擴展區,總面積約13.69平方千米。2.1 戰略定位2.2 發展目標02戰略目標2.1中國薰衣草產業基地“兩霍兩伊”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支點絲綢之路文化旅游重鎮2.2到 2035 年,成為“兩霍兩伊”一體化發展戰略重要支點,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帶頭作用凸顯,公共服務體系和生態環境體系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旅游特色突出,游客吸引力增強。到 2025 年,霍城縣工業生產水平顯著提高,清水河千億級產業園區初步成型,縣域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提升,圍繞“惠遠古城,芳香霍城”打造獨特城市名片,城市知名度全面提升。到本世紀中葉,霍城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成為自治區新型城鎮化發展樣板、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典
7、范、美麗中國代表和民生幸福標桿。205020352025規劃2025年,常住人口約32萬人 規劃2035年,常住人口約36萬人 城鎮化率為53%城鎮化率為62%3.1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3.2 三線劃定與管控3.3 生態保護安全格局3.4 現代農業生產格局3.5 城鄉發展格局03空間格局3.1“一屏”:科古琴山生態保護屏障“一廊”:伊犁河生態保護廊道“兩心”:中心城區為政治和文化中心,清水河鎮區為經濟中心和商貿物流中心“兩軸”:依托218 國道和清伊高速公路形成的城鎮發展主軸,以及依托以312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形成的城鎮發展次軸北部山區生態涵養區、中部平原農田防護區、西南部沙漠防風固沙區。統籌劃
8、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3.2永久基本農田(405.33公頃)生態保護紅線(1344.85公頃)城鎮開發邊界(49.72公頃)3.3科古琴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屏障一屏南緣伊犁河流域生態保護廊道一廊北部山區生態涵養區、中部平原農田防護區、西南部沙漠防風固沙區三片區3.4以清水河配套產業園區為核心,打造特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四區四區一基地一基地特色林果生產區、薰衣草融合發展區、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區、現代畜牧產業區3.5依托218 國道和清伊高速公路形成的城鎮發展主軸依托以312國道和
9、連霍高速公路形成的城鎮發展次軸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以清水河鎮區為核心的經濟和商貿物流中心兩心兩軸全域旅游產業發展環一環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3.5蘆草溝鎮、惠遠鎮中心城區(蘭干鎮和水定鎮)、清水河鎮中心城鎮重點鎮薩爾布拉克鎮、大西溝鎮、三道河鄉、三宮鄉、良繁中心社區級公共服務中心一般鎮3.5構建“三中心、三軸線、三景觀帶”的空間結構。三中心:新城政務中心、物流倉儲中心、雙創產業中心。三軸線:城市記憶軸、城市活力軸、產業發展軸。三景觀帶:G218國道和圖開大道的兩條道路景觀帶、沿薩爾布拉克河的濱水景觀帶。4.1 構建多元高效的交通體系4.2 完善均衡優質的公共服務體系4.3 打造安全韌性
10、的基礎設施體系4.4 構建節約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4.5 構建開放包容的全域旅游格局4.6 健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04支撐體系4.1 推進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形成公路、鐵路為主的縣域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加快推進精伊霍鐵路復線項目、烏魯木齊霍爾果斯高速鐵路項目建設,落實干線鐵路布局。以現狀道路改造提升為主,形成“兩橫六縱”的次級路網。構建“一橫三縱”高速公路交通體系,“十字+內外環”干線公路網,縣城新建一處公路客運綜合樞紐中心。4.1 優化城區干路網絡,改善城市道路微循環。結合城市更新,完善道路走向,連通斷頭路,構建完整體系的方格路網,構建“七橫三縱”的城市骨干路網系統。環城路、幸福路、新榮路、中心
11、街、西迪路(圖開大道)、一中路、教育路。拜什克蘭木路、朝陽路、濱河路。建立公平優質、均衡開放的基礎教育體系 構建服務均等的健康服務體系建成均衡優質、精準服務、彰顯特色的福利服務體系建立層級完善、魅力多彩的文化設施體系建立豐富多彩、惠及大眾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4.2構建覆蓋城鄉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4.3 落實節水優先,優化用水結構,全面建設節水型社會。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控用水總量。按照“三網融合、設施共享”理念,建立覆蓋城鄉的信息網絡設施,打造“無線城市”“5G城市”。構建集約高效,環境友好的排水系統,提升再生水利用水平。完善雨水排放,強化治理易澇積水點。充分發揮天然氣在能
12、源體系中的基礎支撐作用,逐漸實現鄉鎮通管道天然氣,改善全縣能源結構。以智能電網為支撐,完善電力設施建設,加快鄉鎮電網、新一輪農網升級改造,保障城鄉發展需求。建立科學合理的垃圾清運處理體系,加強垃圾資源化利用,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適度超前,防控結合”,完善防洪治澇體系,提高城市防洪排澇能力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生態防災能力,防止風災侵襲 “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推進現代化智慧消防體系建設 整治避讓,合理布局,適度提高重要設施抗震設防等級 化整為零、平戰結合、分級響應,完善醫療救治體系的防疫建設 構建以綠色有機農業為基礎,以旅游業為特色,依托兩霍兩伊一體化發展戰略,打造清水河
13、千億級產業園區,重點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裝備制造業、光伏新能源產業、新型建材產業,建設創新引領、綠色高效、協同開放的現代化經濟體系。4.4一產:加快農業生產規模化、基地化建設。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二產:重點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加快推進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推進大型光伏新能源產業基地發展。構建新型建材產業發展新格局。三產:以旅游業為龍頭,打造區域大旅游業發展格局,發展商貿物流產業,進一步提升城鎮服務業水平。以縣城為依托,完善旅游綜合功能,全力打造霍城縣綜合文旅服務核。以現狀資源為依托,打造香草風情體驗軸,綠韻古道景觀軸。依托現狀旅游資源的分布,打造六大旅游片區;古城文化體
14、驗區;綠洲沙海樂活區;芳香世界觀光區;秘谷遺風悠游區;福壽康養度假區;奇絕果賽牧野區。4.5 以傳承和發揚文化傳統為目標,挖掘本縣的各類文化資源,包括文物保護單位、不可移動文物、古城、古墓、古樹名木、風景名勝區以及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傳統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和民間藝術等。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讓歷史文化傳承保護成果惠及更多民眾。4.65.1 國土空間綜合整治 與生態修復05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5.1保護:重要的生態空間 修復:受損的生態系統 整治:低效的國土空間北部水涵養修復區、中部水土保持治理區、中部平原整治區、南部防風固沙區、南部濕地恢復區6.1 加強規劃傳導落實6.2
15、明確近期實施重點6.3 制定實施保障措施06規劃實施保障城鎮開發邊界內郊野單元 規劃生態/農業單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分區單元指引農業、生態、城鎮單元控制線詳 細規劃15分鐘社區生活圈耕地保護專項規劃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山體水體專項規劃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城市設計專項規劃.6.1一個或多個行政村 單元村莊規劃城鎮開發邊界內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理念指導控規單元詳細規劃編制,城鎮開發邊界外指導郊野單元規劃編制。同步編制6鎮3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落實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約束性指標、控制線、規劃分區、城鎮職能,以及綜合交通、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等重要要素配置。建立國土空間專項規劃編制目錄,
16、向專項規劃傳導剛需要求,專項規劃內容銜接統籌后納入國土空間“一張圖”平臺。城鎮開發邊界外清水河鎮、蘆草溝鎮、薩爾布拉克鎮、水定鎮、蘭干鎮、惠遠鎮;大西溝鄉、三道河鄉(良繁中心)、三宮鄉;共6鎮3鄉建立縱 向傳導 橫向銜接機制建立規劃體檢評估制度健全相關配套政策建立動態調整完善機制加強公 眾參與 健全規 劃公開制度6.26.30103040502加強與縣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銜接,對規劃的近期設施作出統籌安排,提出近期實施目標及重點任務,明確近期約束性指標、管控邊界和管控要求。確定基礎設施、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公共服務設施、環保、民生等方面列出的重大項目清單,對項目布局和時序做出統籌安排,建立重點建設項目庫,明確近期重點實施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