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18-20352035 年年)文本文本 沂南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山東建大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 2019 年 6 月 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I 目目 錄錄 第一章 總則 .1第二章 上位及相關規劃解讀 .1第三章 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第四章 系統布局及入廊分析 .2第五章 管廊斷面選型 .3第六章 三維控制線劃定 .4第七章 重要節點控制 .4第八章 附屬設施系統 .6第九章 安全防災 .8第十章 綜合管廊建設時序 .9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9第十二章 環境影
2、響評價 .9第十三章 節能 .10第十四章 社會、環境效益分析 .10第十五章 附則 .10 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1 第一章第一章 總則總則 第第 1 條條 規劃范圍規劃范圍 東到沂河、南到南環路、西到汶河、北到北環路,控制范圍面積約 75 平方公里。其中,規劃期末 2035 年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 49.3 平方公里。第第 2 條條 規劃年限規劃年限 規劃期限:2018-2035 年。近期:20182025 年;遠期:20262035 年;第第 3 條條 規劃目標規劃目標(1)宏觀上,結合城市經濟發展情況、空間結構布局、功能區域,分片區研究綜合管廊
3、布置的可行性及整體格局;(2)中觀上,結合城市道路及片區建設發展情況,研究綜合管廊布置位置,結合新建道路與改造道路實施計劃,分時序規劃綜合管廊的建設時序。(3)微觀上,結合入管廊的各專業管線規劃,合理確定綜合管廊路由、斷面及三維控制線、重要節點控制等。第第 4 條條 規劃理念規劃理念 以集約化利用地下空間為核心,以管線綜合集中優化布置為手段,構建層次化、骨架化、系統化的綜合管廊系統,建設高標準、全方位、示范化綜合管廊,構筑現代化城市地下管線“綠色通道”。第第 5 條條 規劃思路規劃思路(1)統籌規劃,分區推進(2)一次規劃,分期實施(3)以待建區管廊為重點,服務輻射周邊(4)老城區結合道路擴建
4、、改造及重要管線實施,逐步推進 第第 6 條條 規劃原則規劃原則(1)規劃先行,注意銜接;(2)統籌布局、多規協調;(3)近遠結合、分期實施。第第 7 條條 規劃標準與依據規劃標準與依據 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500102015)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12)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2009)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68-2006)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
5、B500542011)通用用電設備配電設計規范(GB500552011)20kV 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2013)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18)鋼制電纜橋架工程設計規范(CECS312006)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2008)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2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 年版)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3-200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室外給水
6、設計規范(GB50013-2006)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2016)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17)城鎮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1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2002)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502932014)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GB/T 50805-2012)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CJJ272012)國家及地方的其它相關法律、規范、標準、規定等。第二章第二章 上位及相關規劃解讀上位及相關規劃解讀 第第 8 條條 相關規劃相關規劃 沂南縣縣城總體規劃(2016-2035 年)沂南縣城市給水專項規劃(2014-2030)沂南縣城市排水專
7、項規劃(2014-2030)沂南縣城區供熱專項規 劃 (2014-2030)沂南縣燃氣專項規劃(2018-2035)沂南縣城鄉電網專項規劃(2015-2030)第三章第三章 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第第 9 條條 管廊規劃必要性管廊規劃必要性(1)符合國家、地方政策要求(2)管線綜合敷設的必然要求(3)城市立體空間發展、土地集約化利用需求(4)城市景觀及經濟發展需求(5)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需求(6)有利于沂南縣可持續發展 第第 10 條條 管廊規劃管廊規劃可行性可行性(1)綜合管廊建設可進一步推進城市化進程(2)具有建設綜合管廊工程的時機 第四章第四章 系
8、統布局及入廊分析系統布局及入廊分析 第第 11 條條 綜合管廊類型選擇綜合管廊類型選擇 本次建設綜合管廊為干線型和支線型管廊,但干線型管廊也可引出支線至用戶。第第 12 條條 入廊管線種類入廊管線種類 電力、通信、給水、再生水、熱力、天然氣等 6 類管線全入廊。第第 13 條條 綜合管廊系統布置考慮的因素綜合管廊系統布置考慮的因素(1)城市功能和開發強度因素 重點研究高密度開發區。(2)道路因素 盡量在新建道路下布置綜合管廊,綜合管廊的布置與路網建設相匹配。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3 (3)排水因素 一般按照壓力避讓重力的原則,管廊于排洪溝或者排水中通
9、道下部穿越。(4)規劃管線的因素 管廊布置考慮電力、通信、給水、再生水、熱力、天然氣等 6 類管線。第第 14 條條 三維控制線分析三維控制線分析 主干廊頂部覆土為 2.53.0m 左右,支線廊頂部覆土為 2.02.5m 左右,局部覆土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第第 15 條條 綜合管廊規劃布局綜合管廊規劃布局 沂南縣形成“兩橫兩縱”的口字型地下綜合管廊總體布局。“二橫”指的是依托于玉泉路、澳柯瑪大道東西向聯系主干路建設的管廊系統。“兩縱”指的是依托于歷山路、向陽路南北向聯系主干路建設的管廊系統。第第 16 條條 綜合管廊建設規模綜合管廊建設規模 近期20182025年實施管廊1.19km,遠期
10、20212035年實施管廊19.61km。管廊近期、遠期共實施 20.8km。第五章第五章 管廊斷面選型管廊斷面選型 第第 17 條條 斷面確定原則斷面確定原則(1)一般路段施工采用明挖方式,矩形斷面;局部結合河道治理采用頂管方式,圓形斷面。(2)各管線入管廊后所需的維護及管理通道、作業空間、照明、通風、排水等設施空間。(3)各特殊部位結構形式、分支走向等配置。(4)設置地點的地質狀況、沿線狀況、交通等施工條件,以及地鐵、下水道等其它地下埋設物以及周圍建設物等條件。第第 18 條條 管廊斷面布置原則管廊斷面布置原則(1)綜合管廊斷面形式應根據納入管線的種類及規模、建設方式、預留空間等確定。(2
11、)綜合管廊斷面應滿足管線安裝、檢修、維護作業所需要的空間要求。(3)管廊內的管線布置應根據納入管線的種類、規模及周邊用地功能確定。(4)天氣然管道單獨設置一個艙室。(5)熱力管道不應與電力管道同艙設置。(6)110kV 及以上電力電纜,不應與通信電纜同側設置。(7)給水管道與熱力管道同側布置時,給水管道宜在熱力管道下方布置。(8)給水管道與再生水管道同側時,給水管道宜在上方。(9)電力電纜與通信電纜同側時,建議將電力電纜置于底部。第第 19 條條 斷面方案斷面方案 管廊共4種典型斷面:(1)A 型斷面 電力(10kV、110kV)、通信、給水、再生水等 4 類管線全部入廊,電力、電信單獨成艙,
12、給水、再生水單獨成艙,共 2 個艙室。(2)B 型斷面 電力、通信、給水、熱力、再生水(部分路段)5 類管線全部入廊,電力、通信管線同艙,給水、再生水、熱力單獨成艙,共 2 個艙室。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4 (3)C 型斷面 電力、通信、給水、再生水、熱力等 4 類管線全部入廊,熱力單獨成艙,共 2 個艙室。(4)D 型斷面 電力、通信、給水、再生水等 4 類管線全部入廊,共 1 個艙室。第六章第六章 三維控制線劃定三維控制線劃定 第第 20 條條 管廊平面位置管廊平面位置(1)綜合管廊布置在道路兩側地塊對公用管線需求量大的一側;(2)盡可能滿足綜合
13、管廊與其它管線的交叉要求;(3)綜合管廊接出管線的長度較短;(4)綜合管廊對道路及兩側建筑物的影響較小;(5)充分滿足道路規劃對綜合管廊管位的要求;(6)綜合管廊投料口、通風口、出入口等設施與道路景觀及功能的結合;(7)道路兩側有市政管廊(線)帶或綠化帶時,管廊盡量布置在市政管廊(線)帶或綠化帶內;(8)管廊考慮盡量布置在道路的單側,同時,在道路建設時預留足夠進入地塊的各類管道過路管。第第 21 條條 綜合管廊的防護距離綜合管廊的防護距離(1)平面距離 綜合管廊與各市政管道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應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的規定;管廊與鄰近建(構)筑物的間距應在 2 米以上。(2)豎向距離 管廊
14、與工程管線及其他建(構)筑物交叉時最小垂直間距應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的規定。第七章第七章 重要節點控制重要節點控制 第第 22 條條 重要節點控制原則重要節點控制原則(1)與城市地下空間利用規劃結合,注重城市地下空間的整體開發利用,加強與其他地下空間的統籌協調。(2)綜合管廊的平面線形應基本與所在道路的平面線形平行,如需轉折則平面線的轉折角必須符合各類管線平面彎折的轉彎半徑要求。(3)綜合管廊的最小埋設深度應根據施工工藝、必要的覆土厚度以及橫向埋管的安全空間等因素確定。(4)綜合管廊的斷面空間應能滿足各類管線的敷設、維護以及擴容的需要;管廊的斷面形式及各類管線的布置應能滿足綜合管廊安全
15、運行的要求。(5)綜合管廊特殊斷面的空間應能滿足各類管線的銜接、通風口、人員出入口以及投料口等的布置要求。(6)綜合管廊采用二次找坡方式排出廊道內積水,綜合管廊內設 1%的橫向坡度,縱向坡度盡量與道路坡度一致,減小管廊 覆土厚度。(7)綜合管廊內的纜線一般布置在支(橋)架上,支(橋)架的寬度與縱向凈空應能滿足纜線敷設及維修需要,支架的跨距應根據計算及實際施工經驗確定;大口徑的管道一般安置在支墩或基座上。第第 23 條條 交叉避讓原則交叉避讓原則(1)天然氣、路燈等較小的管線避讓綜合管廊標準段及引出的排管;(2)綜合管廊引出的排管避讓雨水和污水管;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
16、035 年)文本 5 (3)雨水、污水管應盡量減少與管廊標準段的交叉,宜采取統一集中穿越的形式,減少交叉節點;可利用管廊過河倒虹段進行穿越;(4)綜合管廊標準段與雨水,污水管發生交叉并有標高沖突時,原則上管廊避讓雨污水主管,雨污水支管避讓管廊;(5)管廊可采取上跨或者倒虹的方式避讓,管廊上跨段覆土不小于 0.5m:(6)在確保重力系統高程需求的前提下,雨污水管可采取倒虹的方式進行避讓管廊,盡量減少污水管的倒虹。(7)綜合管廊根據實際實施條件,采用下穿或者管廊局部斷開的方式實現避讓雨水中通道。(8)兩條綜合管廊交叉時,原則上支線管廊位于主線管廊下方,艙室數少的管廊位于艙室數多的管廊下方,建設時序
17、較早的管廊位于建設較晚管廊的下方。第第 24 條條 綜合管廊穿越重要障礙物綜合管廊穿越重要障礙物節點節點(1)對于一般可以開挖的或新開河道,綜合管廊可采用倒虹的方式從河底穿越。(2)對于現狀不能開挖的河道、道路、立交、城市地下空間及鐵路等,管廊可采用非開挖施工法穿越,施工工程需采取措施減小非開挖管廊對于上部障礙物的結構影響。(3)綜合管廊穿越規劃地下商業街、地下通道、車庫等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空間設施時,應盡量與地下空間結合實施。(4)綜合管廊穿越重點障礙物的實施方案及施工方式,應在項目實施階段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滿足日后維護、改造不會互為產生不利影響。(5)如綜合管廊穿越重點障礙物相互避讓確實存在
18、困難,應在項目實施階段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結合綜合管廊與所穿越重點障礙物的雙方具體要求,制定實施方案。第第 25 條條 管廊配套設施管廊配套設施(1)監控中心組成 監控中心內設置各系統相關的軟硬件設備,主要包括運行服務器,操作計算機,安防主機,火災報警主機,顯示系統,通信系統,電源系統等關鍵設備。監控中心采用監控中心管廊現場的結構。設置 1 座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控制中心,位于文硯路與洪溝西路交叉口,建筑面積 1000 平方米,控制中心兼做消防控制室與值班室。(2)人員出入口 設置原則:1)綜合管廊中人員出入口按 800-1000 米的間距設置;2)每條綜合管廊至少設置一個人員出入口;3)人員出入
19、口宜設置于管廊中段,可減少其末段人員出入口設置;4)人員出入口盡量布置于人行道較寬處或綠化帶內,并盡量減小對行人通行影響;5)入口臺階高出人行道、綠化帶至少 0.3m,防止雨水倒灌;6)人員出入口與各艙室連接處設防火門,以避免艙室火災影響其他艙室。(3)吊裝口 設置原則:1)吊裝口間距考慮投料施工作業距離,最大間距不宜大于400m;2)吊裝口大小需滿足艙室內管徑最大管線投料;3)吊裝口宜布置于人行道、綠化帶內,不具備相應條件時,部分艙室吊裝口可布設于道路下;4)吊裝口設置于人行道、綠化帶內時伸出地面至少 0.3m,防止雨水倒灌,并上覆 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
20、)文本 6 蓋板;吊裝口設置于機動車道下時,應避免對行車的影響。(4)通風口 設置原則:1)通風口間距不大于 400m;2)在每個通風區間區內設置一個自然進風口,一個機械排風口。(5)交叉口 設置原則:1)管線交叉時須保證管線間的最小垂直凈距及管廊內人員通行的要求;2)滿足各管線的最小轉彎半徑要求;3)交叉口的實施一般采用大開挖方式,若周邊情況影響大開挖實施,可采用支護方式。(6)管線分支口設計 設置原則:1)管線分支口間隔 400 米左右設置一處過街支廊作為管線集中接入、接出通道;2)接出口的布置應考慮周邊地塊實際情況,對接出口的數量及位置進行優化設計;3)在過街支廊之間管線過路需求相對不集
21、中的位置,可輔以套管敷設過路形式布置過路管線;4)過路支廊的實施一般采用大開挖方式,若周邊情況影響大開挖實施,可采用支護方式。第八章第八章 附屬設施系統附屬設施系統 第第 26 條條 管廊內管線管材及附件要求管廊內管線管材及附件要求(1)給水管道、再生水管道 給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管材可選用鋼管、球墨鑄鐵管、塑料管等,管道接口采用剛性連接,鋼管可采用溝槽式連接(卡箍連接)。金屬管道必須進行防腐處理。(2)熱力管道 熱力管道宜采用無縫鋼管、保溫層及外護管緊密結合成一體的預制管,鋼管需進行防腐處理。管道附件必須進行保溫。熱力管道及配件的保溫材料應采用難燃材料或不燃材料。(3)天然氣管線 管廊內天然氣
22、管道采用無縫鋼管,管道連接采用焊接。鋼管需進行防腐。天然氣管道進出管廊附近的埋地管線、放散管、天然氣設備等均應滿足防雷、防靜電接地的要求。(4)電力管線 綜合管廊內各類管線內電力線纜易著火,電纜采用阻燃電纜或不燃電纜。(5)通信管線 綜合管廊內各類管線內通信線纜易著火,通信線纜采用阻燃線纜。第第 27 條條 管廊內管線入廊安裝管廊內管線入廊安裝(1)管線入廊吊裝方式及安裝要求 管線入廊吊裝采取于各防火分區范圍內投料口處采用機械或人工下料至管廊內,管廊內采用小推車運送管材至安裝段,采用管廊頂板吊鉤、拉環將管道吊起安裝于管廊內已設置好的支架、支墩上。(2)管線入廊時序原則 管線入廊時序應遵循以下原
23、則:1)應進則進,循序漸進,避免管線入廊對城市基礎設施、交通、環境等帶來不良影響;2)計劃建設的規劃入廊管線,應與管廊建設時序進行協調;3)受管廊施工影響的管線應與管廊建設同步入廊;4)結合架空電纜入地工作,架空電力線纜宜與管廊建設同步入廊;5)大管徑的熱力管及 110kV 以上電力等宜與管廊同步建設、入廊。6)現狀已敷設管線,運行較好、未受管廊施工影響的規劃入廊管線可暫緩入廊。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7 第第 28 條條 消防設計標準消防設計標準(1)防火分區 管廊各艙室按照間隔 200 米為一個防火分區,防火分區之間采用防火墻進行隔離。(2)滅火設
24、施 容納電力電纜的艙室滅火擬考慮S型熱氣溶膠自動滅火系統或超細干粉自動滅火系統及手提式滅火器,其余艙室采用手提式滅火器,天然氣艙應設置天然氣探測報警系統及線性光纖感溫火災監測及報警系統。各艙室(包括電力、天然氣艙室)消防滅火設施的最終選定,須以消防主管部門批準為依據。第第 29 條條 排水設計標準排水設計標準(1)在每一防火分區的最低處設集水坑,內置排水泵排除積水。(2)在交叉口的最低點設置集水坑,內置排水泵排除積水。第第 30 條條 通風設計標準通風設計標準 每隔 200m 左右設置一防火區,在每兩個防火分區的一端設置機械排風口,在另一端設置自然進風口。系統運行時,經排風機、排風口將室內熱濕
25、污濁空氣排出管廊,新風經進風口補進溝內。艙室正常通風次數不應小于 2 次/h,事故通風次數不應小于 6 次/h。天然氣管道艙正常通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 6 次/h,事故通風換氣次數不應小于 12次/h。艙室內天然氣濃度大于其爆炸下限濃度值(體積分數)20%時,應啟動事故段分區及其相鄰分區的事故通風設備。第第 31 條條 電氣設計標準電氣設計標準(1)綜合管廊內的風機、排水泵、應急照明、監控為二級負荷,其余為三級負荷。(2)綜合管廊采用分散多點供電方式。平均 0.81 公里,結合人員出入口設置一處供電點,每處供電點采用兩路 10kV 電源供電,設兩座地埋式箱變,各引接一路 10kV。(3)電業計量
26、采用高供低計,動力照明合一計量。(4)采取靈活有效的無功功率補償措施,滿足進線功率因數不小于 0.9的規定。(5)配線采用放射式與鏈式相結合的方式。二級負荷采用雙電源供電,在柜內自切;三級負荷采用鏈式供電。(6)主要設備除可在就地手動檢修操作,另可自動控制。(7)所有設備和主材的選用應滿足性能可靠,技術先進,產品成熟,便于維護,價格合理的要求。第第 32 條條 綜合運行監控系統設計標準綜合運行監控系統設計標準(1)管廊內各管線配套的檢測設備、控制執行機構或監控系統應由各管線單位自行設計并設置與本綜合管廊監控與報警系統聯通的標準信號傳輸接口。工程設計考慮預留相應的軟硬件接口。(2)實行“集中監控
27、管理、分散控制”的原則,配置能滿足工程現場無人值守運行的監控需要。(3)系統采用當今先進技術,設備選型立足于國內外成熟先進的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并遵循國家或國際標準,相同功能的設備具互換性。(4)天然氣體檢測儀采用一體式,安裝于各人員出入口及進排風井內。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8 信號上傳至就近的人員出入口天然氣體報警控制器中,天然氣體報警控制器通過以太網與區域火災報警主機連接,通過區域火災報警主機聯動天然氣艙進排風機的啟停。第第 33 條條 照明設計標準照明設計標準(1)綜合管廊內應設正常照明和應急照明。(2)綜合管廊照明燈具應符合下列要求:燈具
28、應為防觸電保護等級 I 類設備,能觸及的可導電部分應與固定線路中的保護(PE)線可靠連接。燈具應防水防潮,防護等級不宜低于 IP54,并具有防外力沖撞的防護措施。光源應能快速啟動點亮,宜采用節能型熒光燈。照明燈具應采用安全電壓供電或回路中設置動作電流不大于 30mA 的剩余電流動作保護的措施。(3)照明回路導線應采用不小于 1.5mm2截面的硬銅導線,線路明敷設時宜采用保護管或線槽穿線方式布線。第第 34 條條 標識設計標準標識設計標準(1)在綜合管廊的主要出入口處應設置綜合管廊介紹牌。(2)納入綜合管廊的管線,應采用符合管線管理單位要求的標志、標識進行區分。(3)在綜合管廊的設備旁邊,應設置
29、設備銘牌。(4)在綜合管廊內,應設置“禁煙”、“注意碰頭”、“注意腳下”、“禁止觸摸”等警示、警告標識。(5)在人員出入口、人員逃生孔、滅火器材等部位,應設置明確的標識。第九章第九章 安全防災安全防災 第第 35 條條 主要自然災害防范措施主要自然災害防范措施(1)防震當地地震烈度為7度,綜合管廊按規定進行抗震計算和設防按8度采取抗震措施。(2)為了防止洪澇,綜合管廊通風口和出入口均高出地面,綜合管廊設有排水系統。(3)10KV 系統采用中性點不接地系統,0.4KV 低壓接地系統采用 TN-C-S制,各變壓器中性點接地電阻小于 4 歐姆。綜合管廊內電纜支架、金屬管道等所有正常不帶電金屬導體均應
30、可靠接地。綜合管廊內實施總等電位聯結。利用綜合管廊內的鋼筋體作為自然接地體,接地體接地電阻不大于 4 歐姆,接電阻達不到要求時,增設人工接地體。第第 36 條條 職業危害因素防范措施職業危害因素防范措施(1)風機的電機、風機等易產生噪聲的設備,設置隔振墊,減少噪聲,并采取有效的隔聲措施,對人員影響不大。(2)在綜合管廊的每個防火分區內設含氧量測定儀,并設報警裝置。在綜合管廊內設置機械通風設備,并滿足勞動保護的換氣要求。第第 37 條條 其它安全措施其它安全措施(1)按照消防要求進行消防設計。(2)為了防止電器設備對人造成危害,所有電器設備均設置接地保護裝置。所有電氣設備的安裝、防護,均須滿足電
31、氣設備有關安全規定。(3)走道和樓梯均設置保護欄桿,欄桿高度和強度均符合國家勞動保護 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9 規定。設備的可動部件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網、罩;地溝、水井設置蓋板;有危險的吊裝口、安裝孔等處設安全圍欄;在綜合管廊配置防毒面具、安全帶、安全帽等勞保用品、設置相應的安全標志及事故照明措施。第十章第十章 綜合管廊建設時序綜合管廊建設時序 建設時序:近期 20172020 年、遠期 20212035 年。近期(20172020 年),結合近期即將實施的道路、市政管線。初步構筑骨架化的綜合管廊系統。遠期(20212035 年),結合道路新建、改造
32、、擴建以及集中幾類管線的新建敷設而建設實施,在骨架化的綜合管廊基礎上逐步完善綜合管廊系統。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保障措施 第第 38 條條 沂南縣綜合管廊建設運營管理模式沂南縣綜合管廊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建議建議)(1)由政府擔任頂層設計,制定政策、規定制度。(2)成立專屬管廊公司負責綜合管廊的建設和運行。第第 39 條條 管理細則設想管理細則設想(1)管理細則 管廊的管理單位應與管線單位簽訂管理合約,對管廊內管線的管理責任分工明確。(2)管理范圍 管廊內容納管線的日常管理主要為管廊內容納的電力(高中壓電力線路)、給水、中水、通信、熱力、天然氣管線等正常運行的管線管理。綜合管廊的管理方與管線
33、單位簽訂的管理合約應作為本手冊制定的依據和前提。(3)管理及維護規定 1)建議將與管廊以外道路、管道(渠)、地下空間等相關設施的相互協調納入管理工作內容 2)建議制定綜合管廊保護范圍及保護條例,確保綜合管廊外部條件的安全。3)在綜合管廊內不得堆置處管理工具以外的任何物品,管理工具應堆置在指定的位置。4)進入管廊人員都不得攜帶易燃、易爆及腐蝕性的物品。5)管廊內每周應進行一次各專業管理人員的聯合巡視。6)在管理過程中發現與管線單位簽訂的合約中規定的需進行通報的事項時應立即與管線單位進行通報并案合約規定采取措施。7)管理單位應存備全套的管廊竣工圖紙,以備及時查詢。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環境影響評價環境
34、影響評價 第第 40 條條 項目實施中環境影響對策項目實施中環境影響對策(1)減少揚塵(2)施工噪聲的控制(3)生活垃圾處理(4)固體廢棄物處理(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6)水資源保護措施 第第 41 條條 項目建成后環境影響對策項目建成后環境影響對策(1)在工程設計中排風機采用低噪聲高效率型,排風設置消聲裝置。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10 (2)排風機均設置減振基礎。(3)將通風口和綠化、廣告牌等結合布置。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節能節能 第第 42 條條 節能的意義節能的意義(1)綜合管廊能耗包括:1)通風和排水設備的電耗:潛水泵、風機等。2)生活及照明等
35、耗能:包括采暖、通風、空調、用水等。3)監控中心生活用水。(2)節能措施:1)排水泵根據集水井內液壓高度調整水泵運行時間。排水泵采用高效節能潛水泵。2)風機采用低噪聲高效率型。3)選用先進的控制儀表系統,對綜合管廊的含氧量、溫度、濕度等實行自動監測。4)供電設計選用低損耗的節能廠用變壓器;采用無補償裝置,提高功率因數;選用高效節能燈具。5)在監控大樓的進水干管上安裝流量計,嚴格控制監控樓的用水指標,同時減少綜合管廊定員,降低生活用水。6)管線集中敷設。第十四第十四章章 社會、環境效益分析社會、環境效益分析 第第 43 條條 直接效益直接效益(1)綜合管廊建設避免由于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頻繁挖掘道
36、路而對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響和干擾,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觀。(2)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費用和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類管線的耐久性。(3)便于各種管線的敷設、增減、維修和日常管理。(4)優美了城市的景觀。第第 44 條條 間接效益間接效益(1)延長各種管線的使用使命,同時也為各種管線的擴容,更新提供方便。(2)減少架空線與綠化的矛盾(3)有效利用道路下的空間。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附則附則 第第 45 條條 本規劃由規劃文本、規劃圖紙和規劃說明書三部分組成,規劃文本和規劃圖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第 46 條條 本規劃由沂南縣人民政府負責解釋。第第 47 條條 本規劃自沂南縣人民政府批
37、準之日起施行。附錄附錄 A:本規劃文本用詞說明本規劃文本用詞說明(1)為便于在執行本規范條例時區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說明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均應這樣做的:沂南縣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專項規劃(2018-2035 年)文本 11 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這樣做的:正面詞用“宜”或“可”;反面詞采用“不宜”。(1)條文中指定應按其它有關標準、規范執行時,寫法為“應符合的規定”或“應按執行”。附錄附錄 B:近期實施管廊一覽表近期實施管廊一覽表 序號序
38、號 道路名稱道路名稱 區段區段 管廊長度管廊長度 (kmkm)斷面類型斷面類型 艙室數艙室數量量 實施年份實施年份 1 玉泉路 歷山路團山路 0.60 D 1 2019 2 玉泉路 團山路臥龍山路 0.59 D 1 2020 合計 1.191.19 附錄附錄 C:遠:遠期實施管廊一覽表期實施管廊一覽表 序號序號 道路名稱道路名稱 區段區段 管廊長度管廊長度 (kmkm)斷面類型斷面類型 艙室數量艙室數量 1 玉泉路 歷山路開元路 5.15 A、B、C 2 2 歷山路 金波路迎春路 3.68 A、D 1、2 3 澳柯瑪大道 西環路開元路 7.28 A、B、D 1、2 4 向陽路 金波路迎春路 3.50 A 2 合計 19.61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