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預預埋埋線線管不穿梁底模板新工管不穿梁底模板新工藝藝研究研究寧波杭州灣新區濱海小學工程項目部QC小組一、工程概況 寧波杭州灣新區濱海小學工程位于杭州灣新區,地上框架25層,地下框剪一層,總建筑面積約47529.7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 36283.73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 11246.06平方米,結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本工程的質量管理目標為確保“甬江杯”,爭創“錢江杯”。二、QC小組簡介1、QC小組簡介一覽表 表2-1小組名稱寧波杭州灣新區濱海小學工程項目部QC小組小組注冊號ZKSB-XZ-2017-09課題名稱預埋線管不穿梁底模板新工藝研究課題注冊號ZKSB-KT-2017
2、-09活動日期2017年09月2017年11月課題類型創新型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9.10 2、QC小組基本情況登記表 表2-2序號姓名性別年齡崗位職稱學歷分工QC培訓時間1男41項目經理工程師本科組長2男48技術負責人工程師大專副組長3男53施工員助理工程師大專組員4男28施工員技術員高中組員5女28質檢員助理工程師大專組員6男29資料員技術員大專組員小組成員共8人,小組成員均受QC培訓,人均教育時間達40小時,小組活動出勤率:96%。27男42安裝班組長助理工程師大專組員8男45安全員助理工程師大專組員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9.10 三、選擇
3、課題及選題理由傳統的水電預埋工藝,穿梁底的線管采用模板上電鉆開孔定位的方式(見圖3-1),線管直接插入孔內。機械開孔直接導致模板破壞,縮減模板使用周期;開孔過程在模板上尤其是梁底產生大量鋸末、木屑,難以清理干凈,混凝土成型后易產生蜂窩、麻面、痂皮等質量缺陷。過程中錯位、廢棄的管孔處若不及時進行封堵,會產生漏漿現象,嚴重影響該部位混凝土成型的觀感質量,且造成地坪污染,難以進行清理。小組成員對已在施工的濱海小學教育樓1、2、3三個樓層線管穿梁造成的梁底線管接頭處蜂窩、麻面等數量進行了統計,(詳見表3-1)線管穿梁處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數量統計表 表3-1樓號樓層 中高齡4號樓中高齡3號樓中高齡2號
4、樓合計缺陷數總計測量穿梁數線管穿梁處混凝土質量合格率教育樓一層15根/層18根/層13根/層46根162根72%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9.10 隨著社會對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怎樣合理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建筑施工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是每個施工企業均需考慮的首要問題。傳統梁底開孔預埋線管工藝 圖 3-13梁底模板線管開孔漸漸成為成本控制及質量提高的技術“瓶頸”,現場施工迫切的需要一種新的工藝,來解決預埋線管穿模板造成的上述質量通病。線管預埋工藝在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運用十分廣泛,施工量大。因此,尋找一種操作簡便、高效的梁底線管不穿模板預埋新工藝,并運用到大面積
5、的施工過程中,對實現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著公司QC課題相關文件的精神,基于課題小、實、活、新,以及成果要有先進性和可推廣性的要求,老的線管穿梁處混凝土質量合格率只有72%,達不到創優結構的質量目標,所以本次QC小組活動選擇的課題定為預預埋埋線線管不穿梁底模板新工管不穿梁底模板新工藝藝研究。研究。四、設定課題目標1、目標:找到預埋線管不穿梁底模板的新工藝,從而杜絕梁底模板打孔導致的一系列施工通病,提高混凝土結構成型質量;提高線管預留預埋效率,提高線管穿梁預埋接頭的完好率,從而降低施工成本,體現經濟效益。2、目標值:通過探討新工藝提高預埋線管梁底接頭處混凝土結構質
6、量合格率達到9595%。3、目標可行性論證:1)不利因素:a、新工藝工人運用不熟練,操作適應新工藝需要一個過程;b、新工藝的施工實例少,沒有成熟經驗可供借鑒;c、課題涉及水電土建交叉項目,對小組成員綜合技術水平要求較高;d、由于沒有現成的數據可供參考,如何進行成果的量化并進行數據分析是一個難點。2)有利條件:a、項目領導重視(本工程為公司重點工程);b、小組成員老、中、青結合,知識層面廣,有豐富施工經驗,員工進取精神高,工作熱情,有干勁,團隊意識強;c、項目面積較大,各樓棟處于不同的施工階段,便于進行各施工方案間的效果對比分析;d、由于是土建、機電安裝都是一家單位,課題開展得到了項目土建分管領
7、導和專業工程師的大力配合支持。3)分析結論4經全組同志認真討論分析,一致認為只要密切配合、認真鉆研、廣泛吸取調查前面的經驗,充分發揮小組的創新潛質,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課題目標一定能夠實現。五、提出方案并確定最佳方案1、方案提出小組成員通過組織水電安裝施工單位技術人員于2017年9月20日,舉行“機電安裝技術創新金點子會”(見圖5-1),運用“頭腦風暴法”,對線管穿梁預埋的工藝進行了交流討論,大家各盡所能,充分發揮施工單位技術人員豐富的現場施工經驗,會上提出了很多很有價值的方案及觀點。在廣泛的聽取了這些方案及觀點后,運用親和圖將總結的方案提煉、歸納(見圖5-2):梁底線管施工方案歸納圖 圖5-2
8、傳統穿梁底模板預埋改進工藝梁底預埋線管固定模塊梁底預埋擠塑板梁底預埋木塊套筒梁底預埋線管接頭梁底預埋成品接頭梁底預埋外固定接頭梁底預埋內固定接頭不穿梁底模板預埋工藝 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制表日期:2017年9月20日方案一、在梁底模板預埋線管固定模塊(擠塑板或帶木塊套筒),兩種做法分別列舉如下:(一)梁底模板上預埋泡沫板:1)樓板模板支好并校正完成后在模板上進行水電定位;機電安裝創新“金點子”會 圖5-152)在穿梁線管位置,固定合適尺寸的擠塑板;3)鋼筋工扎完梁筋及模板底筋后進行水電管預埋,穿梁線管插入預埋擠塑板并固定牢固;(見圖5-6)4)澆筑完成,拆模后剔除梁底擠塑板露出管頭,
9、加裝接頭;(見圖5-7)5)用砂漿對梁底留槽處進行修補;(二)穿梁模板處預埋帶套筒的木塊(用比預埋線管大一號的線管段做套筒,套筒固定在切好的木塊上,線管穿梁處固定加工好的木塊。(見圖5-8)1)預制帶套筒木塊:核對圖紙,根據現場預埋線管管徑大小及相鄰線管數量加工出相應尺寸的木塊,用比預埋線管大一號的線管切成58cm段作為套筒,在木塊上鉆出與套筒等徑的孔,將套筒固定在木塊上;2)樓板模板支好并校正完成后在模板上進行水電定位;3)在梁底線管位置,固定相應加工好的木塊;4)鋼筋工扎完梁筋及模板底筋后進行水電管預埋,線管插入木塊上的套筒中并封堵綁扎牢固;5)澆筑完成,拆模后剔除梁底木塊露出管頭,加裝接
10、頭;(見圖5-9)6)用砂漿對梁底留槽處進行修補;方案二:穿梁線管位置直接預埋線管,做法如下:1)樓板模板支好并校正完成后在模板上進行水電定位;2)根據定位位置在梁上固定線管直接接頭;圖5-6圖5-8圖5-7圖5-963)鋼筋工扎完梁筋及模板底筋后進行水電管預埋,穿梁線管插入定位好的接頭并封堵綁扎牢固;(見圖5-10(1)(2)4)混凝土澆筑完成并拆模后對線管接頭處進行清理并拔除鋼釘,用油漆或記號筆在梁上標記接頭位置。(見圖5-11(1)(2)5)6)7)8)9)圖5-10(1)圖5-10(2)圖5-11(1)圖5-11(2)72、方案的評估及分析:QC小組成員以從多個角度,多方位考慮,并結合
11、在現場樓棟進行的樣板試驗,借助“頭腦風暴法”,對以上二種方案的特點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論證,結果如下(見表5-1):方案分析、評估、確認表 表5-1樣板試驗后分析優(缺)點編號技術特點優點缺點分析結論梁底預埋泡沫板面水電定位完成后,在穿梁線管處預埋泡沫擠塑板,線管預埋時穿梁線管直接插入泡沫中,拆模后剔除泡沫,露出管頭。1、操作較簡便,工人易掌握;2、不需模板開孔。1、泡沫擠塑板材質較軟,成品保護難度大,易產生損壞;2、澆砼時易被損壞;3、在梁上留槽,影響結構強度。對結構強度有破壞。(不采用)方案一(梁底預埋線管固定塊)梁底預埋套筒木塊板面水電定位完成后,在穿梁線管處預埋帶套筒的木塊,線管預埋
12、時穿梁線管直接插入套筒中,拆模后剔除木塊,露出管頭。1、操作較簡便,工人易掌握;2、固定牢固;3、不需模板開孔。1、套筒木塊加工較復雜;2、拆模后預留木塊較難剔除干凈;3、在梁上留槽,影響結構強度。加工較復雜,對結構強度有破壞。(不采用)方案二(穿梁線管位置預埋線管直接)水電定位完成后,在模板上固定特制的線管接頭,二次配管時線管與接頭直接對接。1、操作步驟較簡便;2、拆模后接頭處易處理;3、不需模板開孔;4、不影響結構強度。1、線管接頭在模板上不易牢固固定;不損壞模板,對結構強度無影響。(采用)制表: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09.22通過以上對比,小組認為,在提出的二個方案中,從
13、技術可行性、操作難易程度、經濟合理性及對結構強度的影響四個方面分析,方案二更具優勢。但是方案三仍然存在接頭固定不牢,在梁底殘留鐵釘難以清理等問題,于是按照QC活動PDCA 循環基本思路和方法,我們又對方案二進行了完善改進,制定了三種優化實施方案:1)方案(一):采用專用的帶耳線管接頭;(如圖5-12(1)(2)8 圖5-12(1)圖5-12(2)2)方案(二):采用自加工外固定接頭;(如圖5-13(1)(2)圖5-13(1)圖5-13(2)3)方案(三):采用自加工內固定接頭。(如圖5-14(1)(2)圖5-14(1)圖5-14(2)9小組人員分別將以上三種接頭的方案運用到現場實際施工中,通過
14、實際的現場施工對上述三種接頭固定方案實施的效果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對比論證,通過小組階段性成果總結會(2017.11.21日,圖5-15),將各方案特點歸納總結如下表:(見表5-2)管接頭做法方案評估確認表 表5-2優缺點分析方案技術特點優點缺點分析結論方案(一)采用專用的帶耳線管接頭采用成品接頭,直接固定。1、成品接頭,不需加工;2、質量穩定;3、固定牢固;1、梁底鋼筋綁扎會導致部分接頭損壞;2、拆模后須清楚固定接頭用的釘子;成品接頭成本較高,拆模后留下較多釘頭,增加后期工作量。(不采用)圖5-1510方案(二)采用自加工外固定接頭接頭在現場加工,采用外固定方法,在梁筋綁扎后也可以方便的進行預
15、埋固定。1、在梁底鋼筋綁扎完成后固定,避免了鋼筋對線管接頭的損壞。接頭需現場加工1、功效較低;2、成品合格率無法保證;3、易在現場留下膠帶等施工垃圾;4、拆模后需清除固定接頭用的釘子。制作接頭無法實現集中加工,增加預埋時間。(不采用)方案(三)采用自加工內固定接頭采用自制接頭內固定方法,拆模后梁底不留釘子。1、集中加工接頭質量穩定;2、固定較牢固;3、加工接頭不在現場殘留垃圾;4、拆模后梁底不殘留釘頭;5、拆模后接頭內無需清理,可直接進行接管,節省人工;梁底鋼筋綁扎會導致部分接頭損壞。可以實現集中加工,定位固定簡單,拆模后梁底不留釘頭,節約人工成本。(采用)制表: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
16、017.11.21通過以上對比,從操作簡易性、經濟合理性及實用性等方面對比結果綜合來看,方案(三)更具有優勢,因此選用方案(三)“采用自加工內固定接采用自加工內固定接頭頭”為最佳方案。六、制定對策通過對選定的最佳方案(方案(三)進行的進一步分解研究和現場實驗,在項目“樣板引路”的指導方針下,制定了最佳方案實施流程。1、最佳方案實施流程圖(見圖6-1)最佳方案實施流程圖 圖6-111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9.252、最佳方案實施要點分析小組成員通過“頭腦風暴法”(見圖6-2),針對上述最佳方案實施流程,按照施工流程逐步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羅列,以保證上述最佳方案能夠得以
17、順利實施。主要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如下:1)梁下線管定位與墻體位置不一致,會造成線管出墻;2)接頭在梁上固定不牢固;3)澆筑混凝土時,振搗棒對梁上線管接頭產生破壞。3、編制對策表針對以上幾個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們通過“頭腦風暴法”,按照5W1H的原則,制定了對策表,提出了相應對策、目標,根據對策、目標,制定具體解決措施和完成時間,并將措施落實到執行人。經研究討論,取長補短,形成了以下對策。(見表6-1)對 策 表 表6-2圖6-212序號問題對策(What)目標(Why)措施(How)地點(Where)負責人(Who)完成時間(When)1梁下線管定位與墻體位置不一致,造成二次結構墻體完成后,線管出
18、墻提高梁底線管預埋精度;加強現場監管力度達到梁底線管零出墻1、溝通土建技術人員,對現場墻體的做法尺寸做詳細的了解,結合建筑圖,進行水電圖紙深化;2、板面預埋施行專人定位方針,責任到人;3、定位完成后對線管定位位置進行細致全面的復核。辦公室及施工現場吳棟會(協調)顏運廣(組織并監督圖紙深化)姚海宇(現場實施情況跟蹤)圖紙深化2017年9月30日2接頭在梁底模板上固定不牢固找到線管直接在模板上能夠固定牢固又操作簡便的施工方法接頭固定牢固,梁筋綁扎完成后接頭完好率100%1、直接頭采用集中加工的方法,保證預埋直接加工質量。2、配管完成后,用鋼筋段加固穿梁線管。3、在平板定位完成后,用顏色醒目的油漆標
19、記出梁上線管位置;4、拆模后,梁側進行線管接頭標記。加工棚及施工現場姚海宇胡泉喬(監督檢查)2017年10月01日3澆筑混凝土對梁上線管接頭造成破壞協調土建進行針對性交底;水電安裝跟蹤到位,及時修補拆模后接頭完好率達到90%1、加強成品保護交底,樹立成品保護意識;2、協調土建工程師對混凝土工交底到位,澆筑混凝土時,振搗棒避開梁底線管;3、土建澆砼時水電工跟蹤到位,發現損壞立即進行修補。施工現場姚海宇胡泉喬劉趙龍陳鐵城每次混凝土澆筑完成時制表: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年10月25日七、實施對策實施一:防止梁下線管定位與墻體位置不一致,避免二次結構墻體完成后線管出墻。俞新法總協調,由1
20、3黃偉海和張科杰組織及實施各房間的圖紙深化情況。范燕、邵家銀負責跟蹤現場實施情況,對現場問題及時反饋。1、與土建技術人員溝通,認真的研究了土建墻體的尺寸、位置及構造特點,在土建技術人員及現場管理人員的大力配合下,完成水電預埋圖紙的深化(見圖7-1);2、本著項目“樣板引路”的方針,現場的各個戶型都進行了二次結構墻體砌筑及水電二次配管的樣板間,及時的發現了現場存在的梁底線管尺寸偏差,并進行相應的尺寸調整,避免損失擴大;3、各部位固定專人進行板面預埋定位,各施工班組選擇具有較強責任心的工人進行定位,定位人員確定后不得私自換人,小組統計每個房間定位人員名單(勵維振進行人員名單收集,并負責現場監督執行
21、),預留預埋責任到人;4、板面定位完成后上報現場管理人員,現場管理人員對梁底定位尺寸重點復核(由范燕進行跟蹤實施)。效果評價:通過項目內部管理人員之間的密切配合,從技術到現場進行全面的質量控制,解決了現場梁底線管偏位出墻的問題,目標達到。實施二:接頭在梁底模板上牢固固定。1、現場采用的內固定線管接頭全部在施工工棚集中加工,提高了加工效率,所制作的接頭規格統一,質量穩定,減少線管接頭易松脫、報廢率高等問題的產生,并且避免了在現場產生加工垃圾廢料,體現了“工廠化生產”的優點;2、線管埋設完成,澆筑混凝土前,水電工檢查預埋平板是否有破損、松動的梁底線管接頭,發現存在問題的管接頭,及時進行修補替換;圖
22、7-1143、在平板定位完成后,用顏色醒目的油漆標記出梁上線管位置;(見圖7-2)4、在拆除梁底模板后,根據油漆標記找出梁底線管位置,在相應梁側用記號筆標出線管接頭所在位置。(見圖7-3)效果評價:通過實施以上對策,提高了集中加工接頭的質量。規范了現場檢修程序,從現場實施情況來看,在土建澆筑混凝土前,可以保證梁底線管100%的完好率。實施三:協調土建進行針對性交底;水電安裝跟蹤到位,及時修補。1、對項目所有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均加強成品保護意識教育,聯系技術部門及土建工長,在對各工種進行的技術交底中均將成品保護列為一項重要內容,加強施工人員的成品保護的意識(見圖7-4);2、協調現場土建管理人員
23、對瓦工進行技術交底,板面澆筑混凝土時,應注意梁上線管的保護,振動棒與線管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3、每層板面土建澆砼時水電工須跟蹤到位,發現穿梁線管損壞應立即進行修補。效果評價:通過加強成品保護意識教育和現場巡查力度,大大降低了線管接頭破壞率。已拆模的樓層均未發現線管接頭破壞、缺失的現象,成品完好率達到100%,目標達到。八、效果檢查1、質量方面:1)傳統工藝在梁底開孔產生大量鋸末,難以清理徹底(如圖8-1(a)、8-1(b)。采用新工藝線管安裝過程中產生的施工垃圾較少,尤其是不會在梁底產生鋸末,杜絕了圖7-3圖7-2圖7-415因模板開孔造成混凝土成型后表面產生“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的可能性(
24、如圖8-2(a)、8-2(b)。圖8-1(a)圖8-2(a)圖8-1(b)圖8-2(b)2)傳統工藝,管頭裸露在梁外,拆模及二次砌墻時均會造成一定數量的線管損壞(見圖8-3),線管損壞后水電須對梁體進行剔鑿,以接出破壞的線管。采用新工藝,因線管接頭不明露在外,不會產生上述交叉破壞問題。節省了人工,減少了結構破壞,增加了經濟效益(見圖8-4)。16圖8-3 圖8-43)避免了開孔震動導致的模板錯位、變形、連接松動等問題,從而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漲模、爆模的幾率,提高了混凝土梁成型的平整度。4)杜絕了因模板開孔造成的澆砼時管孔漏漿。拆模時,因管孔處混凝土漿與模板黏連而導致的“痂皮”問
25、題也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小組成員對運用新工藝施工前施工的濱海小學教學樓和運用新工藝施工的本工程2#創業大樓進行數據統計對比。分別在選擇1、2、3三個樓層對由于線管穿梁造成的梁底線管接頭處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數據進行統計。統計數據見下表(見表8-1):線管穿梁處蜂窩、麻面等缺陷數量統計表 表8-1樓號樓層中高齡4號樓中高齡3號樓中高齡2號樓合計缺陷數總計測量穿梁數線管穿梁處砼質量合格率一層15根/層18根/層13根/層46根162根72%二層0根0根0根0根162根100%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11.10說明:a、每層線管穿梁根據現場實際統計為54根梁/層;b、每根梁有一處
26、因線管穿梁造成梁底線管接頭處砼質量缺陷的就計一根,一根梁上多管造成多處也算該梁質量缺陷;c、非由于線管穿梁造成的梁底砼質量缺陷不計在內。17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11.10從上述數據對比可看出,新技術的采用明顯提高了線管穿梁處混凝土質量合格率。分析結果:采用新工藝杜絕了模板管孔漏漿、痂皮的質量通病,從根本上杜絕了梁底線管接頭處蜂窩麻面質量通病,超超過過了了預預期期95%的目的目標值標值。目目標值標值達到,達到,圓滿圓滿完成了完成了預預期目期目標標。2、經濟效益:1)、節約材料由于不在梁底模板上穿孔,不會對模板產生破壞,大大增加了梁底模板的周轉次數,減少了模板損耗;分別選
27、取實施新工藝前的濱海小學教育樓和實施新工藝的2#創業大樓進行數據對比。(見表8-2)樓層越高新工藝模板周轉次數越多,效益越明顯。兩種工藝梁底模板周轉次數統計表 表8-2樓棟號層數工藝形式模板周轉次數備注中高齡教育樓5傳統穿模板開孔穿管方式3根據砼強度要求配了2套模板,封頂時總計用了2套梁底穿線管模板,模板基本報廢食堂教師公寓5新工藝不穿模板預留管接頭內固定工藝3根據砼強度要求配了2套模板,封頂時總計用了2套梁底穿線管模板,模板基本保持完好,說明周轉18次數明顯增加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11.102)、節省人工a)由于不需進行梁底機械打孔,每層頂板定位時間可節約1個工日;
28、b)土建拆模后不需進行梁底線管頭鋸短,每層節約1個工日;c)平均每層配模、模板加工減少0.5個工日;d)加工線管接頭,每層增加0.2個工日。分析結果:以標準層為例,采用新工藝后,每層直接節約人工2.3個工日,降低了機電安裝及土建人工成本;由于采用線管不穿模板新工藝,梁底模板因線管預埋穿孔造成的損耗減少100%,節省大量模板及模板加工成本。由于由于該該工工藝對藝對土建及水土建及水電電安裝方面均可以取得安裝方面均可以取得較較好的好的經濟經濟效益,因此效益,因此該該工工藝藝推廣非常推廣非常順順利。利。九、標準化為了鞏固在預埋線管不穿梁底模板施工新工藝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經驗,我們總結了施工工藝方法,形成
29、了作業指導書。并在公司范圍內各項目部推廣應用。目前本項目后續在建工程已經全部采用本項新工藝,通過對鞏固期內該項新工藝實施的不斷跟蹤實踐,QC成果體現出的質量效果穩定。梁底線管接頭處蜂窩麻面質量通病得到了根治,混凝土整體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由于工序穿插少,操作簡便快捷,很好的解決了機電施工與土建施工中的矛盾問題,節省了大量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十、成果總結和下一步打算1、成果總結:1)經濟效益及質量的提升通過QC小組活動和深入現場實驗的不斷實踐,過程中通過小組人員不斷的創新和優化,找到了預埋線管不穿梁底模板的新工藝,并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推廣措施,在本工程后續施工階段中用新工藝徹底取代了傳
30、統工藝。從事實成果上來看,新工藝的實施,杜絕了梁底模板機械開19孔導致的一系列質量通病;減少了機電安裝與土建交叉作業的矛盾;機電安裝成本及土建成本均得到了較好的控制,體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2)小組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 通過本次QC小組的活動和深入現場實驗的不斷實踐,在小組成員共同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同時,全體成員在活動中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特別是在質量意識、改進意識和QC技巧運用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在掌握了新的QC知識和運用技巧后,全體成員的團隊精神、進取精神和工作熱情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團隊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得到了增強,同時也使項目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上升到新的臺階。為項目爭取結構高優奠
31、定了堅實的基礎。小組活動自我評價打分詳見表序號評價內容活動前(分)活動后(分)1質量意識70902團隊精神75953QC工具運用技巧70854進取精神80905工作熱情80906改進意識8090制表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11.23 團隊綜合素質評價雷達圖 20制圖人:姚海宇 復核:顏運廣 日期:2017.11.23通過這次QC活動,大家充分認識到全面質量管理的科學性、群眾性。在實際工作中,只有依靠先進科學的管理方法,時刻牢記“質量第一”的方針,認真把好每道工序的質量關,嚴格按照規范和工藝要求進行施工,才能更好的提高工程質量,才能創建精品工程,樹立品牌企業形象,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們QC小組下一步擬定的活動課題為構造柱模板簡化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