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簡介:
倒升搭設懸挑外腳手架
廈門匯成商業(yè)中心工程由兩棟26層塔樓和4層裙樓組成,塔樓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剪結構,裙樓為框架結構,建筑面積55926m2,總高85.9m。
第1章 外腳手架搭設
在塔樓施工中外腳手架采用懸挑鋼管腳手架分段分層搭設,每隔四層即8、12、16、20層各搭設一固定式挑腳手架,其他施工層從支撐層向上搭設雙排腳手架。搭設順序及循環(huán)方法是:1~4層裙樓外腳手架→5~7層腳手架,有裙樓屋面三側,從屋面上搭設雙排腳手架,另一側從裙樓外腳手架上搭設雙排腳手架→搭設8層固定挑腳手架→由上而下拆除第7層、6層、5層腳手架→搭設利用鋼管三角桁架施工較大懸挑結構
某長途汽車站主樓地下1層地上13層4為框架剪力墻全現澆結構,總高58.5m,從第四層頂板開始,結構設計成四周懸挑。四層頂板標高16.98m(距自然地坪約17.68m),懸挑結構平面呈圓弧狀,最大凈懸挑寬度2.15m。利用¢48×3.5鋼管搭設三角椅架,解決了該懸挑結構的施工問題。
第1章 三角精架的設計
該三角桁架懸挑長度達2.45m,三角桁架從三層(標高10.47m)開始搭設,外斜壓桿與水平面的夾角約65.8。(圖2-19-l)。
根據工程實際取桁架間距為893mm,整個三角桁架系統(tǒng)與三、四層中¢48×3.5鋼管支模架子懸挑鋼管腳手架在筒庫頂板施工中的應用
某面粉廠糧倉筒庫,總容量l萬t。由10個直徑8m的圓倉組成,倉下層及倉體為鋼筋混凝土筒壁(下層含鋼筋錐形料斗),倉上層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筒壁厚度為18cm,筒庫全高為32.80m(圖2-21-1)。
立筒庫的筒壁(土0.000~29.100m標高)采用滑模施工,隨滑隨抹光。當筒壁滑模施工結束,滑模平臺、提升架全部拆除后,立筒庫頂板(板底標高29.150m、板厚150m、大梁斷面250mm×600mm)支模采用的腳手架方案成為整個建設項目的難題之一。
第1章 腳手架方案的選擇
頂板支模所用腳手架按常規(guī)可采用滿堂鋼管腳手架整體提升腳手架工藝的應用技術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業(yè)務樓工程,建筑面積50200m2。分為A、B、C三段。主體A段為框筒結構,地上22層。1~3層為裙房,4~17層為標準層,18~22層為機房。B、C段為框架結構,地上為4層裙房。其中,A段標準層柱斷面不同,層高也各異,并設有凹凸挑檐。
第1章 外腳手架方案選擇
按傳統(tǒng)搭設方法,高層建筑外腳手架為單、雙管外架,由底層升至頂層;或采用單、雙管外掛架子。采用單、雙管外腳手架,用料多,材料資金周轉慢,外檐裝修拆改工藝復雜。采用外掛架子用料雖方便,但升架時間較長。整體提升腳手架可克服上述兩爬升式腳手架的工程應用技術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外腳手架既與腳手裝備及攤銷費有關,又直接影響主體結構和裝飾工程施工。習慣作法為落地搭設扣件式鋼管腳手架,腳手架隨結構施工進度超前一層搭設。受腳手架立柱鋼管承載能力的限制,到了約40m高度時,設一道三角形型鋼挑梁,將上部腳手架荷載通過鋼挑梁傳遞給主體結構。也有的采用逐層或間隔層拉撐結合的方法,逐漸將腳手架荷載分卸給主體結構。但落地式腳手架鋼管和扣件的用量大,占用時間長,對于20層左右的高層,耗用100t左右的鋼管及20t左右的扣件去搭設外腳手架不足為奇。
爬升式腳手架環(huán)式滑動腳手架的設計與應用
工業(yè)建筑群中架空通廊(找橋)的圍護結構、裝飾、裝修工程的工作量雖然不大,但需用大量腳手架。通廊大部分是跨越路面工程,若從地面搭架子很不經濟,且會導致場地不暢通。
以石家莊市焦化廠某通廊為例:該通廊長17.43m,支座標高為34m和37.4m,如搭落地架子施工,不僅費用高、時間長、而且影響道路暢通。為此,構思了環(huán)式滑動腳手架的施工方法。這一方法安全可靠,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環(huán)式腳手架的構造如圖2-20-1、圖2-20-2所示。在棧橋頂部先安放滑道(槽鋼[8或[10),搭設環(huán)式腳手架,橫桿外挑不大于1.0m移動式操作平臺在網架施工中的應用
大連客車廠聯合廠房建于大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赤峰街西側,建筑面積為30000m2。該廠房長282m,寬145m,高11.7m,為一層排架結構。基礎為鋼筋混凝土杯形基礎,排架柱為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屋面為正放四角錐網架,支承于鋼筋混凝土柱上。
網架跨度為54m,網格尺寸為3m×3m,網架腹桿與上下弦平面夾角為51°30′,網架高度為2.667m。節(jié)點為45號鋼鍛成的螺栓球,規(guī)格有¢140,¢130,但30,共計7802個,網架桿件為Q235鋼無縫鋼管,共計29804根,端部刻有絲扣。屋面板采用3.0m×3.0m鋼絲網水泥板,超高層建筑整體爬升外腳手架的設計與施工
在超高層建筑的主體施工中,整體爬升腳手架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它用料少,只安拆一次,爬升快捷方便,經濟效益顯著,是一種很有推廣使用價值的超高層建筑外檐腳手架,被建設部列入重點推廣的10項新技術之一。
第1章 超高層建筑整體爬升外腳手架的設計
整體爬升外檐腳手架以電動葫蘆為提升機,使整個外腳手架沿建筑物外墻或柱整體向上爬升。搭設高度依建筑物標準層的層高而定,一般取建筑物標準層4個層高加1步護身欄的高度為架體的總高度。腳手架為雙排,寬以0.8~lm為宜,里排桿可距建筑物外皮0.4~0.6m。腳手高空懸吊式網架裝飾腳手架應用技術
航空航天部航天館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演示大廳屋面承重體系為正交正放焊接空心球形網架,南北長70m,東西寬50m,網架側向呈弧形。網架支座最高點為28.583m,最低點為17m,建筑構造要求網架在室內為透空造型,頂部至屋面板(GRC輕型屋面板)間設置礦棉石膏板保溫吊頂,網架下弦桿沿南北和東西方向各裝置6道800mm寬型鋼檢修馬道。由于球形網架的特殊造型和建筑物的結構形式限制,不宜選用整體吊裝和分條分塊安裝法,只能采用高空累積滑移法安裝工藝,因此,上述網架內的各項裝飾施工和馬道組裝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