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及產成品等運輸為主,兼顧集裝箱運輸,貨物流通和產業開發并重,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綠色安全的現代化內河港口。二、原則同意規劃提出的港口岸線利用規劃方案。揚州內河港共規劃港口岸線18093米。各港區規劃港口岸線長度為:揚城港區港口岸線長度3760米,寶應港區港口岸線長度4680米,高郵港區港口
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Tag內容描述:
1、料及產成品等運輸為主,兼顧集裝箱運輸,貨物流通和產業開發并重,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綠色安全的現代化內河港口。
二、原則同意規劃提出的港口岸線利用規劃方案。
揚州內河港共規劃港口岸線18093米。
各港區規劃港口岸線長度為:揚城港區港口岸線長度3760米,寶應港區港口岸線長度4680米,高郵港區港口岸線長度6143米,江都港區港口岸線長度3010米,儀征港區港口岸線長度500米。
港口岸線是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寶貴遺產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的部署要求,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按照統籌規劃、遠近結合、合理開發、有效保護的原則,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加強岸線資源整合與集約利用,推動揚州內河港高質量發展。
三、原則同意規劃提出的港區劃分及各港區功能定位。
揚城港區:以原材料、能源、件雜等物資中轉為主,配合公鐵水聯運中心和商貿物流園區為揚州市區大宗散貨和企業物資提供運輸和倉儲服務,并為揚州及蘇北地區城鄉建設及人民生活所需物資運輸提供服務,是公共運輸服務和臨港產業發展相結合的綜合性樞紐港區。
寶應港區:以大宗散貨、件雜運輸為主,為寶應縣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及人民生活所需物資運輸提供服務,是以公共運輸服務為主、兼顧臨。
2、設,現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建設為主線,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緊緊圍繞國家賦予海南建設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際旅游消費中心和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區的發展定位,全面服務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堅實的氣象服務保障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災害性天氣監測率達到95%以上,臺風24小時路徑預報誤差小于65公里,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達到92%以上,強對流預警信號提前量大于43分鐘,南海熱帶低壓生成預報提前量達2天以上,氣象預警信息覆蓋率達95%以上,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基本建成智慧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和防災減災體系,建成全國領先的國家重大戰略氣象服務保障示范區。
到2035年,在現有工作平臺基礎上,建成監測精密、數據集約、應用智能的“海陸氣”多圈層綜合觀測體系,建成預報精準、無縫隙、全覆蓋的智能數字氣象預報體系,建成服務精細、開放融合、普惠共享的智慧氣象服務體系,建成自主可控、特色鮮明、支撐有力的科技創新平臺,建成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氣象人才隊伍,建成中。
3、近平總書記多次赴老區考察,多次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李克強總理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加大對老區的支持力度。
抓好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讓老區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
2021年1月24日,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國發20213號,以下簡稱意見)印發實施,提出了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陜甘寧、左右江、大別山、川陜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措施。
云南省文山州屬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建的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部署,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文山州人民政府,省工業和信息化、教育、科技、民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鄉村振興等部門,結合云南左右江革命老區文山州實際,組織起草了關于新時代支持左右江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實施意見。
近期,實施意見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發實施。
實施意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支持革命老區在新發展階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讓革命老區人民逐步過上更加富裕幸福的生活。
二、實施意見的主要內容實施意見包括8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總體要求明確了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老山精神”、“。
4、共同富裕。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保持兩位數增長,較“十三五”末翻番,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實現新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顯著提高,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到2035年,地區生產總值較“十三五”末翻兩番,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保持現有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
建立救助平臺、利益聯結機制、股份合作機制、扶志扶智機制“一平臺、三機制”,實現農村低收入人口幫扶、產業幫扶、村集體經濟、培訓就業“四個全覆蓋”。
堅持并完善東西部協作、定點幫扶、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
重點支持馬關縣、廣南縣等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西疇縣、富寧縣、丘北縣、麻栗坡縣等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分區分類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力度,完善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產業園區配套設施,提升社區治理能力。
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加大以工代賑支持力度,因地制宜建設一批農村公益性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配套設施項目。
加強革命老區壯、苗等少數民族特色傳統村落和邊疆特色村貌保護與發展,推進丘北縣、麻栗坡縣建設美麗生態宜居鄉村。
加快41個抵邊行政村建成現代化邊境小康村。
推進以小水窖為單一供水水源的替代工程,大力實施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支持馬關。
5、為推動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圍繞全省重點發展的現代產業領域,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自主可控的產品,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
建成國家高新區10個,省級高新區25個,打造營業收入超萬億元高新區1個、超千億元高新區15個以上,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16%、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占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65%、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占全省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達51%,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達15%以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
二、優化高新區建設布局(三)完善高新區規劃。
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統籌城市產業功能區建設。
按照“多規合一”要求,優化完善高新區詳細規劃和各專項規劃,制定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規劃,依法依規開展規劃環評。
(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應急廳、省統計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四)推動國家高新區提質增效。
要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根本路徑,加快布局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為代表的重大項目,促進創新資源和新興產業加速匯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和產業生態圈,推動國家高新區提質升位。
深化成都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經濟和信息。
6、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為便于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切實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就意見解讀如下:一、意見出臺背景近年來,隨著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經濟社會迅猛發展,農村地區人、車、路等各類道路交通要素大幅遞增。
截至2021年10月,全省機動車保有量達1640萬余輛,駕駛人達1657萬余人,公路通車里程達29.3萬余公里,全省農村道路交通事故呈易發、多發態勢,并始終在高位徘徊、排在全國前列。
“十三五”期間,全省縣、鄉公路平均每年發生死亡事故1857起,造成2076人死亡,占公路交通事故總死亡人數的55.17%;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較大道路交通事故33起,占公路較大事故總起數的54.82%,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涉及交通事故的家庭大多因此致貧、返貧,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鄉村振興和社會和諧穩定。
與此同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
如: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責任體系不完善、部門協作機制不順暢、公安交管部門專業管理力量不足、“兩站兩員”建設推進不力經費保障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村群眾公共交通出行難等問題。
這些問題不僅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而且降低了廣大農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和幸福感,亟待采取措施統籌解決。
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新起點上,為深入。
7、年10月23日珠三角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省農業農村廳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及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推進我省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綠色發展,保障優質水產品供給,實現漁民持續增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2021年起實施珠三角百萬畝養殖池塘升級改造綠色發展三年行動。
現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重建嶺南特色現代桑基魚塘,打造美麗漁場,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漁業發展新格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推進實現我省漁業產業振興、綠色發展、環境優美、漁民富裕。
二、基本原則(一)統籌謀劃,整體推進。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質量安全提升、生態環境改善為目標,實施養殖池塘升級改造,推進漁業轉型升級。
銜接鄉村振興、國土空間、食品安全、水污染防治、萬里碧道等重要規劃,優化生態、生活、生產空間布局,整體推進養殖池塘升級改造。
(二)示范帶動,全面落實。
各市負責組織本轄區內的養殖池塘升級改造工作,整縣、整鎮、整村、整片區域推進。
鼓勵龍頭企業、健康養殖示范場、合作社帶動周邊散戶積極參與,形成。
8、 1 湖南省十四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 2 目錄第一章形勢分析. 5 一取得的進展. 5 二面臨的挑戰. 8 三發展的機遇. 10 第二章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12 一指導思想. 12 二基本原則. 13 三主要目標. 14 第三章健全。
9、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建筑節能工作的意見發布時間:2005年08月09日 字體大 中 小打印本頁關閉窗口建筑節能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為了促進我省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逐步構建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努。
10、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指導意見皖政辦201436號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建筑產業現代化是指采用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式施工和信息化管理等方式來建造和管理建筑,將建筑的建造和管理全過程聯結為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