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滬府規20212號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現將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上海市人民政府2021年2月23日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新
上海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Tag內容描述:
1、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上海市奉賢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市委市政府指導下推進新城規劃、建設、管理,面向未來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新城,制定奉賢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一、堅持高點站位,找準奉賢新城發展目標(一)總體思路“十三五”期間,奉賢新城在空間布局、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是城市空間格局基本形成,以上海之魚為核心,基本形成“十字水街、田字綠廊、九宮格”等城市意象。
二是生態效益初步顯現,生態本底資源豐富,現狀藍綠空間占比達3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平方米,3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500米覆蓋率達到了95%。
三是優質資源加快集聚,軌道交通5號線、BRT奉浦快線、城市博物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等一批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
四是產業特色逐步彰顯,立足“東方美谷”,在化妝品、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智能制造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面向“十四五”,奉賢新城還需進一步增強自身競爭力,抓住機遇融入長三角城市區域網絡格局;進一步凸顯東方美谷產業品牌影響力,探索美麗健康全產業鏈的創新經濟發展;進一步彰顯宜居生態環境品質發展勝勢,提高新城對人才的吸。
2、是“十四五”期間每個新城規劃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監督考核的任務書。
青浦位于上海市西部,緊鄰蘇浙,現狀常住人口約45萬,現狀建設用地約57.8平方公里,2019年完成GDP約413億元、占全區的35.4%,經濟密度約為6.35億元/平方公里。
隨著虹橋商務區國際開放樞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在青浦落地,面向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青浦新城又將肩負起新的使命。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五個新城規劃建設的戰略布局和區委、區政府“一城兩翼協同、青中率先崛起”的決策部署,以更高標準、更好水平、更大力度推進青浦新城高質量發展,助力青浦與其他新城共同打造上海新一輪發展的戰略支點,在長三角、在全國乃至全球合力出擊,在市委市政府指導下編制青浦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
銜接上位規劃與相關研究,行動方案立足青浦的資源稟賦與發展實際,分析內外條件變化帶來的機遇,借鑒國內外新城新區建設經驗,研判青浦新城在區域中的優勢分工,面向中遠期、聚焦“十四五”,提出發展愿景和具體目標,搭建“目標-指標-策略-行動-項目”的傳導框架,明確工作抓手、責任分解和實施保障,旨在為“十四五”時期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可操作、可跟蹤的指南。
一、堅持提高站位,找準青浦新城發展目標(一)總體思路“十三五”期間,區委區政府堅持和延續生態宜居、產。
3、的新格局。
“一核”即嘉定新城核心區。
聚焦遠香湖中央活動區,以城市數字化轉型為導向,以打造國家智慧交通先導實驗區為引擎,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總部園建設,率先形成無人駕駛、智慧車列等“獨一份”應用場景,全面提升研發總部、公共服務、智慧治理、生態休閑等綜合功能,打造新城“智核中心”。
“一樞紐”即安亭樞紐。
以安亭北站、安亭西站為核心,無縫連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滬蘇城市帶和滬寧合產業創新帶,以提升長三角滬寧和沿江廊道的銜接樞紐、嘉昆太一體化區域交通樞紐、上海西北翼城市級客運樞紐功能為重點,打造站城一體化、輻射長三角的綜合交通樞紐。
“兩軸”即滬寧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
依托滬寧城際鐵和軌道交通11號線,打造西向輻射的滬寧發展軸;依托滬蘇通鐵路和軌交嘉閔線及北延伸,打造西北向輻射的沿江發展軸。
“四片區”即馬東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科技城自主創新產業承載區、全球著名體育城市重要承載區和老城風貌區。
東部馬東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圍繞站點綜合開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植入高端產業功能,打造高強度開發、高密度產出、高效率運營的新城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北部科技城自主創新產業承載區,圍繞“卡脖子”技術突破和先導產業發展,發揮國家級科研院所集聚優勢,服務輻射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打造新城高端產業發展“腹地”;西部全球著名體育城市重要承載區,圍繞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創建,放大F1賽車場和市民體育公園。
4、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的空間新格局,加快打造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構筑上海未來發展的戰略新支點的總體要求,制定南匯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南匯新城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主城區,是臨港新片區建設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的核心承載區。
本次規劃的四至范圍為大治河以南,上海繞城高速(G1503)瓦洪公路兩港大道中港以東,規劃面積343.3平方公里。
一、站上發展新起點“十三五”期間,南匯新城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2019年8月20日臨港新片區正式掛牌后,南匯新城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經濟發展穩中加速。
2016-2019年,臨港地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1250億元。
2020年,南匯新城工業總產值完成1613.3億元,同比增長3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7.4億元,同比增長51.3%。
產業集群效益初步顯現。
制造業高端化轉型有力推進,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效應初步彰顯,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為代表的前沿產業加快布局。
現代服務業功能加快培育。
跨境金融管理制度體系初步搭建,滴水湖金融灣啟動建設,全國首家外資控股合資理財公司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
綜合交通體系初步構建。
形成S2、G15。
5、心城區和郊區城鎮化地區5G網絡全覆蓋。
截至2020年底,本市基本實現千兆固定寬帶家庭全覆蓋,平均可用下載速率超過50Mbps,累計建設5G室外基站3.2萬個,室內小站5.2萬個。
國際信息通信樞紐地位增強,通信海光纜容量達到22Tbps。
推進綠色高端數據中心建設,建成面向公眾服務的互聯網數據中心103個,機柜總量近14萬架。
發布新型城域物聯專網建設導則,建設30余種智能傳感終端近60萬個。
2.數據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升。
著力探索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發布上海市公共數據開放暫行辦法,截至2020年底,累計開放數據集超過4000項,推動普惠金融、商業服務、智能交通等多個產業共11個公共數據開放應用試點項目建設。
啟動國際數據港建設,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進程提速。
全力推進公共數據歸集,累計歸集237.7億條數據。
強化數據共享,打通國家、市、區三級交換通道,實現跨部門、跨層級數據交換超過240億條。
3.數字經濟保持蓬勃發展勢頭。
產業數字化能級不斷提升,工業互聯網賦能全產業鏈協同、價值鏈整合,率先建成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并輻射長三角,標識注冊量突破16億,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行業平臺。
數字產業化持續深化,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元,成為國內產業鏈最完備、綜合技術最領先、自主創新能力最強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之一。
人工智能產業集聚核心企業1000余家,獲批國。
6、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上海港率先實施船舶低排放控制措施。
高污染車輛淘汰、新能源車推廣、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治理等走在全國前列。
碧水保衛戰方面,全面完成水源保護區排污口調整。
啟動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四期工程。
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全市河湖基本消除劣類水體。
凈土保衛戰方面,完成農用地土壤詳查和類別劃定,在全國率先完成重點企業用地基礎信息調查,完成南大、桃浦等重點區域土壤修復試點。
垃圾分類攻堅戰方面,率先出臺生活垃圾分類地方性法規,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
重點區域綜合整治方面,全面完成“五違四必”重點區域整治任務,“五違”集中成片區域基本消除。
完成兩輪金山地區環境綜合整治,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二)環境基礎設施能力水平持續提升完成31座城鎮污水廠提標改造和17座污水廠新擴建工程,總處理能力達到840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7%左右,污泥設施規模突破1000噸干基/日。
完成1700余個直排污染源截污納管、54座雨水泵站截流改造,完成2.1萬余處雨污混接改造。
實施40.9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8%。
新增生活垃圾焚燒和濕垃圾集中處理能力1.7萬噸/日,無害化處理總能力達到4.2萬噸/日。
危廢焚燒規模達到36.5萬噸/年。
黃浦江兩岸45公里公共空間基本貫通開放,7個郊野公園先后建成開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5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18。
7、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初步形成了安全、干凈、有序的市容市貌和城市管理格局。
1.持續推進“四化”建設,精細化管理體系初步確立(1)建立健全精細化管理總體架構。
合并市政市容管理、數字化城市管理等8個議事協調機構,成立市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和區、街鎮精細化管理機構。
(2)制定實施“三年行動計劃”。
出臺關于加強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和第一輪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42項主要實施內容全部完成,其中50%以上內容超額完成。
(3)深入推進法治化、標準化、智能化、社會化建設。
法治建設有序開展,修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7部地方性法規,建成全市城管執法基層服務網絡體系,城管執法基層基礎、社會基礎、群眾基礎進一步夯實。
標準體系逐步完善,出臺上海市市政道路建設及整治工程全要素技術規定城市容貌規范等近50部城市管理標準規范。
智能化建設初見成效,聚焦高頻多發城市管理問題,上線違法建筑治理、玻璃幕墻安全監管等一批應用場景,完成了市、區、街鎮“1+3+N”網格化系統2.0版開發升級和部署應用。
社會參與形成氛圍,累計組建9894個住宅小區業主大會,創新路管會、弄管會等一批自治組織,推動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家高校成立了城市治理相關研究機構。
2.以“三個美麗”為主要抓手,人居環境品質大幅提升(1)環境治理增效顯著。
連續開展三輪“五違四必”區域環境綜合整治,。
8、了堅實基礎。
一是金融市場發展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斷增強。
上海形成了集聚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保險、票據、信托等門類齊全的金融市場,匯集了眾多金融產品登記、托管、結算、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推出了一系列重要金融產品工具,市場要素齊全,技術手段先進,為金融資產發行、交易、定價和風險管理等提供了堅實保障。
截至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位,2020年首次公開發行(IPO)股票籌資額、股票成交額分別位居全球第一、第五位。
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位。
上海黃金交易所場內現貨黃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上海期貨交易所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同類品種全球第一位,原油期貨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
2020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2274.8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55.5%。
市場定價功能不斷提升。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利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深入推進,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成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主要參照指標。
國債上海關鍵收益率(SKY)成為債券市場重要定價基準。
“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等價格影響力日益擴大。
支付清算功能不斷完善。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城銀清算服務公司、全球清算對手方協會(CCP12)等一批重要清算機構或組織落戶上海。
銀聯芯片卡標準成為。
9、目,著力推進水網建設,保障水安全。
廣東省水利廳表示,“十四五”時期,廣東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入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建設、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著力推進廣東水網建設,以江河湖泊水系為基礎、輸排水工程為通道、控制性調蓄工程為節點、智慧化調控為手段,系統構建由防洪安全網、供水保障網、萬里碧道網和智慧水利網等組成的廣東水網,形成防洪大通道、供水大動脈、水生態大格局、智慧水利大網絡,全面提升區域水安全保障能力。
關鍵詞:水網建設應對各種挑戰保障水安全“十四五”時期,伴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人口持續增長、產業布局調整,防洪、供水和水生態安全等面臨新的挑戰。
“十四五”期間,廣東通過加大投入,投資4050億元大力推進水網建設應對各種挑戰,保障水安全。
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廣東計劃實施水資源配置建設項目33項,投資額達1283億元,占“十四五”總投資規模的31.7%。
通過實施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以及一批大中型水庫新(擴)建工程和水資源節約與保護項目等,可實現新增供水能力25億立方米。
“十四五”時期廣東將有效緩解局部地區工程型缺水、資源型缺水的緊張局面,提高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和應急備用能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同時,。
10、相結合;三是戰略導引與舉措實操相結合,力求制定既有前瞻性、導向性,又務實管用的開放發展專項規劃,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2020年底啟動規劃編制前期研究工作,2021年5月份完成規劃(征求意見稿),先后通過書面、座談會等形式充分征求有關部門和地市意見建議,并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意見和專家審查意見,多次進行了修改完善。
7月5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會議專題討論研究了規劃;8月17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98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規劃。
二、基本框架和工作導向規劃共設置八章32節,分為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為總論(第一章共5節),總結開放發展成效,分析面臨機遇挑戰,提出“十四五”時期“六個著力”重點任務、“五個結合”基本原則和“四新”發展目標。
第二板塊為重點任務(第二至七章共23節),包括增強開放通道輻射力、開放平臺影響力、園區開放發展承載力、開放型經濟競爭力、區域務實性合作帶動力、開放環境吸引力6個方面具體內容。
第三板塊為規劃實施(第八章共4節),包括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增強規劃引領作用、創新開放發展途徑、統籌推進組織實施4項具體措施。
規劃突出抓好“1337945”工作導向:一是突出抓好1個戰略定位。
提出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開放新高地,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提供強大動力。
二是突出抓好3大通道。
提出建設陸海開放通道,從東南西北四。
11、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一)“十三五”發展現狀“十三五”期間,“一江一河”開發建設成效顯著。
1.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
2017年底,黃浦江沿岸基本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里濱江公共空間貫通開放。
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
城市“項鏈”越串越長,為打造世界級城市會客廳夯實了基礎。
2.公共開放空間持續優化。
到2020年底,黃浦江濱江累計建成1200公頃公共空間,漫步、跑步、騎行等休閑道長度約150公里,蘇州河沿岸同步推進濱水岸線貫通和提升改造,城市形象和市民滿意度大幅提升。
“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品質得到有效提升,服務功能更加豐富多元,逐步形成開放共享的公共休閑空間體系。
3.產業能級得到逐步提升。
“一江一河”濱水地區逐漸實現由生產型空間向生活型和服務型空間轉變。
黃浦江沿岸金融、貿易、航運、文化、科創等核心功能集聚效應初步顯現,蘇州河沿岸持續加快文化、創新、生活服務功能建設。
4.歷史文化遺產有效傳承。
黃浦江沿岸以上海船廠、國棉十七廠、老碼頭創意園區等為代表的歷史建筑和工業遺存得以保留、修復、改造和利用。
蘇州河沿岸以四行倉庫為代表的紅色遺存,以M50園區、創享塔園區等為代表的工業遺存更新利用形成特色。
5.濱水空間管理更加高效。
有序推進“一江一河”公共空間系統性規劃設計和建設,陸續制訂出臺相關標準,明確貫通開放、。
12、構的重要戰略空間。
國務院批復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簡稱“上海2035總體規劃”)明確,將位于重要區域廊道上、發展基礎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5個新城,培育成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必須把新城高水平規劃建設作為一項戰略命題,抓住“十四五”關鍵窗口期,舉全市之力推動新城發展。
為此,現提出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如下:一、提升站位,全面把握新城規劃建設的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堅持從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出發,以“上海2035總體規劃”為引領,著眼于謀劃超大城市整體戰略布局和城鄉空間新格局,按照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統籌新城發展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將新城建設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區、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區和上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撐點。
(二)基本原則1.堅持高點定位,落實新發展要求。
按照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將新城建設成為“最現代”“最生態”“最便利”“。
13、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1年12月28日上海市基礎測繪發展“十四五”規劃基礎測繪是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服務的基礎性工作。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條例上海市測繪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和全國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指南、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等總體要求,結合本市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一)“十三五”主要成效1.現代測繪基準體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完善了全市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基礎設施,對已建的10個連續運行衛星導航定位參考站點進行了升級改造,實現了與我國北斗三號、美國GPS等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兼容,可提供基于北斗系統的實時米級/分米級差分導航定位大眾化服務和實時厘米級、后處理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專業服務。
依托政務外網搭建立了數據轉換服務系統,提供多類型在線位置基準轉換服務。
利用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成果,建立了高程轉換模型,提升了位置基準轉換技術,推進上海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成果深入應用。
新一代城市平面坐標系(上海2000坐標系)正式啟用。
2.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日漸豐富“十三五”期間,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基礎地理信息成果日益豐富,形成了基于地理實體的地。
14、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營商環境要求,結合上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踐,制定關于開展建設項目規劃實施平臺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和上海市建設項目規劃實施平臺管理工作規則(試行)。
現予印發,請按照執行。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1年7月12日關于開展建設項目規劃實施平臺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一、總則第一條(目的)為適應新形勢下上海城市發展需要,抓好人居環境和城市空間建設,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促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按照市委、市政府關于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營商環境要求,結合上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實踐,制定本指導意見。
第二條(定位)建設項目規劃實施平臺管理,是為確保落實國土空間規劃要求,以推動實施為導向,以地區總圖和建設項目設計方案審查為支撐,整合開發、設計、建設、運營、管理力量,通過規劃實施平臺協同服務,充分發揮實施主體能動性,實現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管控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
規劃實施平臺管理的關鍵是綜合實施主體的責任落實,核心是對基礎性、公益性、公共性要素的管控,目標是推動建設項目高品質、高效能實施。
第三條(工作原則)規劃實施平臺管理以“圍繞重點、市區一體、協同推進、主動服務、便捷高效”為原則,以塑造富有人情味、體現高顏值、增強便利性、極具。
15、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推進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二二一年三月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導則嘉 青 松 奉 南定 浦 江 賢 匯SHANGHAINEW TOWNPLANNINGANDIMPLEMENTATIONGUIDELINE1 總則 1OVERVIEW1。
16、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為推動本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十三五時期的主要成效一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藍天保衛戰方面,全面取消分。
17、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推進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二二一年三月上海市新城規劃建設導則嘉 青 松 奉 南定 浦 江 賢 匯SHANGHAINEW TOWNPLANNINGANDIMPLEMENTATIONGUIDELINE1 總則 1OVERVIEW1。
18、 上海市上海市 十四五十四五道路道路貨運貨運行業行業 發展發展規劃規劃 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上海市道路運輸管理局 上海市交通上海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中心 2020 年年 10 月月 上海市上海市 十四五十四五道路道路貨運行業貨運行業 。
19、上海市工程造價管理十四五規劃上海市工程造價管理十四五規劃目 錄目 錄一十三五規劃實施評估.1一進展及成效.11工程造價管理制度建設不斷加強 .12工程造價標準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23建設工程計價依據持續完善.34政府服務市場能力進一步提升。
20、上海市張江科學城發展十四五規劃為推動張江科學城擴區提質, 打造自主創新新高地, 建設國際一流科學城, 根據 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 制定本規劃.一 發展基礎和形勢 一 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張江科學。
21、 2 崇明區氣象服務保障十四五規劃為進一步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根據 上海市崇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制定本規劃.一 十三五期間主要成效一氣象災害防御體系逐步健全氣象災害防御制度建設不斷完善. 崇。
22、 2 崇明區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為進一步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建設與世界級生態島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顯著提高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級和水平,根據上海教育現代化 2035 上海市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上海市崇明區總體規劃。
23、2 閔行區現代服務業十四五規劃 現代服務業的發達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 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和組成部分.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是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的重要舉措,對于推動閔行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為促進現代服務業加。
24、上海市普陀區十四五商業發展規劃2021 年 1 月目錄目錄一十三五時期普陀商業發展回顧. 1一主要成績. 1二存在問題. 4二十四五時期普陀商業發展環境分析.6一市場趨勢. 6二發展機遇. 7三自身優勢. 8四主要挑戰. 8三十四五時期普陀。
25、上海市婦女兒童發展十四五規劃男女平等 兒童優先是社會文明的標志.為進一步推進婦女兒童與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 推動婦女兒童參與社會發展 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享有出彩人生, 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以及上海市實施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