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打造“立體融合、人本生態、智慧高效”的高質量、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實現國際航運中心世界一流,區域一體化交通互聯互通水平全國領先,綜合運輸服務品質一流,交通治理能力全面現代化。
上海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Tag內容描述:
1、繞樞紐開展綜合開發,充分踐行TOD理念,加快推動站城融合和交通引導城市發展。
內部提升:完善內部綜合交通體系,提升新城內部交通體系的服務能級,更好支撐節點城市建設。
特色差異:結合新城功能定位,打造契合新城發展特色的差異化交通體系。
(二)發展目標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撐“30、45、60”出行目標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框架:30分鐘實現內部及聯系周邊中心鎮出行,45分鐘到達近滬城市、中心城和相鄰新城,60分鐘銜接浦東和虹橋兩大門戶樞紐。
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集約、功能完備、智慧生態”的新城綜合交通體系,發揮交通在新城發展的“區域輻射力、發展帶動力、產業引領力”。
區域交通樞紐功能全面增強,對外交通輻射能級大幅提升,內部交通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交通引導發展模式率先實現。
二、對外交通(一)總體布局1.嘉定新城樞紐:利用滬寧城際和滬蘇通鐵路,將既有安亭北與安亭西站組合形成安亭樞紐,強化新城與安亭汽車城的聯動發展,打造為滬寧發展軸上的節點。
結合11號線和嘉閔線形成嘉定北樞紐,打造成為嘉定新城北向對外廊道的重要節點。
結合11號線與寶嘉線形成嘉定新城樞紐。
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嘉閔線,加強與虹橋樞紐之間的聯系。
通過嘉閔線北延伸聯系太倉,強化新城北向通道,規劃建設14號線西延伸,強化樞紐輻射帶動作用。
推進嘉青松金線、寶嘉線等規劃建設,增強與相鄰區、相鄰新城的聯系。
2、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重要使命。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部署,更好應對新挑戰、完成新使命,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創建交通強國先行區,全面提升綜合交通運輸現代化水平,依據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福建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專項規劃,明確“十四五”我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目標和任務。
二、目標任務“十四五”期間,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屆十二次全會部署,更加注重統籌協調、一體融合,著力打造福建“211”交通圈。
“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力爭完成投資8300億元,圓滿完成交通強國試點示范創建任務,基本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六個更加”。
其中:鐵路營業里程超5000公里,其中高快速鐵路營業里程約2500公里;公路網總里程達到11.3萬公里,85%陸域鄉鎮實現30分鐘內便捷通高速;沿海港口新增通過能力約1億噸,70%的沿海重點港區有疏港鐵路,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率達15%;建成福州長樂機場二期、廈門新機場,并實現軌道交通接駁。
到2035年,建成交通強國先行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樞紐和兩岸往來的便捷樞紐基本建成,建成“福建2。
3、遵循。
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出臺了山東省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實施意見,并將“交通強省”列為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九大強省”主要目標之一。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加快交通強省建設,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指導全省“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行業科學發展,制定本規劃。
二、編制過程規劃是我省第一部綜合交通運輸五年規劃,也是全面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規劃。
省交通運輸廳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企業座談會,并向社會公眾征集意見,于去年年底形成了規劃征求意見稿。
今年以來,在充分吸收各界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召開了規劃專家咨詢會和成果論證會,相繼完成省有關部門會簽、合法性審查和公平競爭審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后印發實施。
三、發展基礎“十三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交通運輸行業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指示要求,圍繞“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發展目標,全力推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供給、綜合運輸服務、可持續發展和行業治理等 “四個能力”建設,在綜合交通體制改革、交通資源整合、運輸結構調整、服務保障民生等方面取得歷史性突破,交通建設投資創歷史新高,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礎設施供給能力方面。
高速(城際)鐵路、高速公路里程分別達到2110、7473公里,民用運輸機。
4、國建設試點單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明確將粵港澳大灣區定位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極”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具有建設全國領先的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的基礎和條件。
發展目標“通道+樞紐+網絡”協同聯動發展廣東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東是我國國際國內運輸需求最旺盛、交通運輸方式最齊備、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最發達、服務供給最豐富、業態模式最多樣、創新動力最活躍的省份之一。
“十三五”時期,廣東交通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43萬億元,約為“十二五”時期的1.68倍,綜合交通網絡規模和質量顯著提升。
在“十三五”的堅實基礎上,規劃提出“十四五”廣東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總目標:到2025年,綜合立體交通網布局基本形成,客貨運輸服務品質顯著提升,交通運輸綜合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總體建成貫通全省、暢通國內、連接全球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要實現上述目標,十四五時期,廣東要率先形成通道+樞紐+網絡協同聯動發展格局。
”汪鳴介紹。
在通道建設上,規劃提出要完善“三橫四縱兩聯”省域交通主骨架。
“三橫”就是高標準打造立體化、大容量、快速化的沿海運輸大通道,加快建設串聯北部生態發展區的滬廣廣昆通道、粵北區域通道,形成東聯海峽西岸、聯系長三角,西接北部灣、聯通大西南的三條橫向通道。
“四縱”就是完善京港澳通道、京九通道、粵東北向通道、粵西北向通道等四條縱向通道;“。
5、革委和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共同組織編制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
該規劃是廣東省“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之一,是未來五年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的重要指導文件。
二、主要內容規劃共十一章,包括四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發展環境(第一章)。
全面梳理“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情況,系統分析“十四五”面臨的形勢要求以及存在主要問題。
第二部分是總體要求(第二章)。
按照“適度超前、先行引領,開放互聯、協調發展,服務為本、經濟便捷,融合共享、一體高效,改革創新、安全綠色”的基本原則,提出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
第三部分是主要任務(第三至十章)。
提出打造國際一流的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立體互聯的綜合交通網絡、發展高品質的運輸服務、建設面向未來的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生態友好的綠色交通、提升交通運輸安全應急保障能力、推動交通運輸與關聯領域融合發展、提升交通運輸現代化綜合治理能力等八項重大任務。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第十一章)。
從組織實施、規劃銜接、要素保障、項目支撐等方面提出保障規劃實施的措施。
三、主要亮點一是高水平推進基礎設施布局,提升重大戰略支撐能力。
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雙區”建設、“一核一帶一區”等戰略部署,形成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中心,以汕頭、湛江、韶關為極點,軸帶支撐、多向聯通的綜合交通布局。
到2025。
6、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要以“構通道”為載體支撐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以“強樞紐”為重點提升綜合樞紐服務能力,以“補短板”為核心完善基礎設施網絡,以“提品質”為導向提高運輸服務水平,以“重創新”為動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以“優治理”為手段健全交通運輸發展體制機制。
二、“十四五”時期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遵循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服務人民。
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交通覆蓋率和通達度,統籌城鄉交通運輸資源配置,縮小地區間交通運輸發展差距,建設人民滿意交通。
二是強化支撐引領。
緊緊圍繞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決策部署,加快建設交通強區,支撐服務重大區域戰略實施、國土空間開發、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服務高質量發展。
三是突出開放融合。
打通對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大通道,引導交通與城鎮、產業經濟、文化旅游、商貿流通融合發展,加強交通傳統基建與新基建融合。
四是注重提質創新。
著力提高綜合交通網絡效率、優化運輸結構、降低物流成本,協同推進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政策創新。
五是堅持綠色安全。
建設綠色低碳循環交通運輸體系,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保障能力。
三、“十四五”時期廣西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愿景目標規劃明確,到2025年,建成“全國前列、西部領先”的“交通大省”。
著力建設“兩通道、兩樞紐、三網絡、三體系”,實現“門戶樞紐國際化、市通高。
7、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補齊交通運輸短板弱項,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2.編制思路。
圍繞建設落實交通強國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積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擘畫交通運輸發展的藍圖;圍繞面臨的瓶頸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強調聚焦短板、精準施策,確定發展思路和主要任務;圍繞構建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能先進、安全可靠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出發展目標;從建設先行區、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擴大高水平開放、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方面提出發展需求。
規劃作為自治區“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下的重點專項規劃之一,緊密銜接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寧夏回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分析了綜合交通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十四五”寧夏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是今后五年寧夏推動交通運輸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行動指南,也是支撐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要保障。
二、基本框架規劃包括五個部分。
一是規劃基礎,分析評估“十三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成績、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面臨的形勢需求。
二是總體要求,闡明了“十四五”時期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三是重點任務,提出構建綜合交通運輸五大體系;四是保障措施;五是建立了“。
8、四大功能定位。
延慶交通體系發展立足生態涵養區的建設要求和現狀基礎,打造便捷連通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及京張交通走廊、提供高品質多元化的全域旅游服務、良好保障全域綠色產業和生活出行需求、體現國際一流生態文明示范的綠色交通體系。
二、“十三五”時期交通設施發展成效都有哪些?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二是綠色交通發展水平提升,三是交通綜合治理格局優化,四是靜態交通規范發展。
三、“十三五”時期交通主要存在問題 區城市交通處于以小汽車為導向的非綠色發展模式向集約型綠色化發展模式轉型的初始階段,城市道路建設與城市交通管理尚存較大的提升空間。
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道路整體實施率不高,強干弱支 2.交通基礎設施發展存在地域不平衡 3.交通樞紐與周邊城市發展脫節 4.綠色出行服務有待提升 四、未來交通發展面臨哪些挑戰? 面向發展前景和新總規政策要求,未來延慶區交通發展將面臨以下幾方面的挑戰。
1.常住人口出行需求和旅游需求增長對交通基礎設施供應的要求。
2.全面的綠色發展升級轉型與薄弱的交通基礎設施品質 3.低碳交通發展要求與機動化快速發展的現實相矛盾 五、“十四五”交通發展思路及目標是什么? 1.發展思路 結合北京市對延慶生態涵養區的建設要求,綜合考慮生態環境容量和交通承載力,提升交通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水平,構建面向國際一流生態文明示范區的綠色交通體系。
交通發展。
9、劃綱要,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環境“十三五”時期,我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基本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人民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為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基礎保障,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強交通運輸保障、促進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年里,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日趨完善,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突破600萬公里,“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貫通,高速鐵路運營里程翻一番、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5%,高速公路對20萬人口以上城市覆蓋率超過98%,民用運輸機場覆蓋92%左右的地級市,超大特大城市軌道交通加快成網,港珠澳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京張高速鐵路等超大型交通工程建成投運。
戰略支撐能力不斷增強,中歐班列開行列數快速增長,京津冀一體化交通網、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快建設,交通扶貧百項骨干通道基本建成,新建、改建農村公路超過147萬公里,新增通客車建制村超過3.3萬個,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車,快遞網點基本覆蓋全部鄉鎮,建制村實現直接通郵。
運輸服務質量持續提升,旅客高品質出行比例不斷提高,航班正常率大幅上升,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超過20%,快遞業務量翻兩番、穩居世界第一。
新技術新業態蓬勃發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系列復興號動車組上線運行,C919客機成功試飛,ARJ21支。
10、項規劃,是天津市津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在綜合交通運輸領域的細化落實,是指導領域發展、布局重大工程項目、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制定相關政策的重要依據。
科學編制并落實好本規劃,對于助力加快實踐“三綠色一生態”戰略目標,建設綠色生態發展示范區、會展經濟功能區、創新發展聚集區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由區住建委牽頭,聯合市規劃資源局津南分局、區運管局,會同各街鎮、園區及相關單位,開展規劃編制工作,并通過在津南政務發布公告的方式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經多輪研究,最終形成津南區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
問:“十三五”時期我區綜合交通運輸建設取得了哪些成就?答:“十三五”時期,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相關單位的支持下,以科學發展綜合交通事業為主題,以提升工程建設標準,加強干部隊伍建設,依法推進行政工作為主攻方向,深刻領會并自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理念,高質量推進美麗津南建設。
取得如下階段性成果:軌道交通建設:軌道交通1號線延長線建成通車,新增雙林、李樓、梨雙北路、洪泥河東、高莊子、上郭莊、國家會展中心、國瑞路、東沽路、咸水沽北、雙橋河站,通車至東沽路站;軌道交通6號線東延至咸水沽站,開工建設淥水道、雙港、景荷道、景荔道、天津大學、海河教育園、和慧南路、咸水沽西站。
公路交通建設:(1)干線公路:完成對津沽公路、津港。
11、發展任務。
同時,每年根據法律法規規章成熟度,結合行業實際管理需要,編制交通運輸年度立法計劃,統籌推進部立法工作。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關鍵時期,需要更好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在法治軌道上促進交通運輸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高質量立法保障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為科學統籌交通運輸立法工作,我部首次研究編制了五年立法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我部推進立法工作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為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提供法治支撐和保障。
規劃編制工作把握的原則有哪些?一是緊緊圍繞“十四五”交通運輸中心工作、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要求。
堅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相銜接,把落實黨中央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服務保障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服務保障“十四五”交通運輸改革發展中心工作作為“十四五”立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二是突出重點,區分輕重緩急。
統籌各方面立法需求,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立法項目,發揮好立法規劃對立法項目的組織協調推動作用。
對于條件成熟、改革發展急需的立法項目,重點推動頒布實施;對于暫不具備條件出臺的立法項目,著力推動取得關鍵性進展或者加強研究儲備,為頒布出臺奠定基礎。
三是既積極推進,又量力而行。
堅持問題導向,緊扣實踐需求,。
12、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
在十九大報告關于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中首次提出交通強國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交通運輸部開展了“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編制工作,自治區編制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十四五”時期是呼和浩特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走出一條符合戰略定位、體現首府特色,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綜合交通現代化發展之路的關鍵時期,編制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貫徹自治區黨委、政府對于首府在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作表率”的具體措施,是進一步增強首府交通區位優勢的重要舉措,是深入貫徹落實呼和浩特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關于“全面建設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打造區域交通物流中心”精神的具體抓手。
科學編制和實施規劃,對交通運輸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加快建設“美麗青城草原都市”,為提升呼和浩特市首位度當好先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交通運輸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規劃主要內容規劃文本由序言、正文(發展基礎、發展形勢、總體要求、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共計五章、十六節)、附圖附表三部分構成,具體如下:第一章為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基礎,共兩節。
梳理總結了呼和浩。
13、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一)“十三五”發展現狀“十三五”期間,“一江一河”開發建設成效顯著。
1.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
2017年底,黃浦江沿岸基本實現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45公里濱江公共空間貫通開放。
2020年底,蘇州河中心城段42公里濱水岸線實現基本貫通開放。
城市“項鏈”越串越長,為打造世界級城市會客廳夯實了基礎。
2.公共開放空間持續優化。
到2020年底,黃浦江濱江累計建成1200公頃公共空間,漫步、跑步、騎行等休閑道長度約150公里,蘇州河沿岸同步推進濱水岸線貫通和提升改造,城市形象和市民滿意度大幅提升。
“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品質得到有效提升,服務功能更加豐富多元,逐步形成開放共享的公共休閑空間體系。
3.產業能級得到逐步提升。
“一江一河”濱水地區逐漸實現由生產型空間向生活型和服務型空間轉變。
黃浦江沿岸金融、貿易、航運、文化、科創等核心功能集聚效應初步顯現,蘇州河沿岸持續加快文化、創新、生活服務功能建設。
4.歷史文化遺產有效傳承。
黃浦江沿岸以上海船廠、國棉十七廠、老碼頭創意園區等為代表的歷史建筑和工業遺存得以保留、修復、改造和利用。
蘇州河沿岸以四行倉庫為代表的紅色遺存,以M50園區、創享塔園區等為代表的工業遺存更新利用形成特色。
5.濱水空間管理更加高效。
有序推進“一江一河”公共空間系統性規劃設計和建設,陸續制訂出臺相關標準,明確貫通開放、。
14、構的重要戰略空間。
國務院批復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簡稱“上海2035總體規劃”)明確,將位于重要區域廊道上、發展基礎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5個新城,培育成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必須把新城高水平規劃建設作為一項戰略命題,抓住“十四五”關鍵窗口期,舉全市之力推動新城發展。
為此,現提出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如下:一、提升站位,全面把握新城規劃建設的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堅持從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出發,以“上海2035總體規劃”為引領,著眼于謀劃超大城市整體戰略布局和城鄉空間新格局,按照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統籌新城發展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將新城建設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區、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區和上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撐點。
(二)基本原則1.堅持高點定位,落實新發展要求。
按照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將新城建設成為“最現代”“最生態”“最便利”“。
15、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2021年12月28日上海市基礎測繪發展“十四五”規劃基礎測繪是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社會發展和生態保護提供服務的基礎性工作。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基礎測繪條例上海市測繪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和全國基礎測繪“十四五”規劃編制指南、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等總體要求,結合本市實際,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一)“十三五”主要成效1.現代測繪基準體系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完善了全市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基礎設施,對已建的10個連續運行衛星導航定位參考站點進行了升級改造,實現了與我國北斗三號、美國GPS等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兼容,可提供基于北斗系統的實時米級/分米級差分導航定位大眾化服務和實時厘米級、后處理毫米級的高精度定位專業服務。
依托政務外網搭建立了數據轉換服務系統,提供多類型在線位置基準轉換服務。
利用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成果,建立了高程轉換模型,提升了位置基準轉換技術,推進上海似大地水準面精化成果深入應用。
新一代城市平面坐標系(上海2000坐標系)正式啟用。
2.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日漸豐富“十三五”期間,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基礎地理信息成果日益豐富,形成了基于地理實體的地。
16、 2 上海市產業綠色發展十四五規劃 產業綠色發展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基礎,是提升本市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 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 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17、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 年年 11 月月目 錄一發展基礎一發展基礎. 1 一發展現狀. 1 二存在問題. 2 三形勢要求. 3 二總體要求二總體要求. 4 一指導思想. 4 二工作原則. 5 三發展目標. 5 三著力推進。
18、 1 杭州市綜合交通發展十四五規劃為打造人民滿意交通樣板城市和交通強國示范城市,根據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和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精神,特制定本規劃。
規劃范圍為杭州市行政區劃范圍,規劃面積為。
19、十四五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的產業,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和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和服務人民美好生活促進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
為。
20、3. 梧州十四五高速公路建設規劃示意圖4. 梧州十四五普通國省道建設規劃示意圖5. 梧州十四五水運建設規劃示意圖6. 梧州十四五機場建設規劃示意圖 56一。
21、 江蘇省十四五智慧交通發展規劃 序 言 十四五時期,是江蘇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篇章的重要時期,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高質量高標準建好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的關鍵階段.智慧交通是推動交。
22、藤縣藤縣綜合交通運輸發展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十四五規劃規劃 報批報批稿稿 2021 年 12 月 iv 目目 錄錄 第一章第一章 項目概況項目概況 . 1 一藤縣區位一藤縣區位 . 1 二規劃背景二規劃背景 . 1 三規劃范圍及期限三規劃。
23、南寧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 年 12 月目目錄錄第一章第一章 發展基礎發展基礎.1一交通運輸支撐經濟發展能力增強.1二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骨架基本形成.2三交通運輸服務水平整體提升顯著.4四綠色智慧平安交通建設有序推進.4五行業改。
24、 2 東陽市綜合交通運輸十四五發展規劃為立足新階段 貫徹新理念 融入新格局, 高水平建設 經濟強市文化名城歌畫東陽 ,根據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 金華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 和 東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
25、云和縣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云和縣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09前前 言言十四五時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 也是云和建設童話云和大花園打造全國山區新型城鎮化樣板縣域實現。
26、 2 吳興區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一序言一規劃背景一規劃背景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地處長江三角洲中心地帶,東接嘉興桐鄉市及蘇州吳江區,南連杭州余杭區,西依天目山脈與安徽省廣德寧國兩縣毗鄰,北瀕太湖,與蘇州市無錫市隔湖相望,區位優勢顯著。
27、 1 豐縣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二 二 一 年 十 月 2 前言十三五以來, 伴隨著豐縣經濟社會綜合實力穩步提升,交通運輸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2019 年全年完成客運量 440 萬人, 貨運量 3206 。
28、淮安區淮安區十四五十四五 綜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發展規劃 二二一年六月淮安區十四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 I 目錄目錄 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第一章十三五發展回顧與。
29、武漢市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為推動國家和省關于交通運輸重大戰略落實,加快構建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運輸體系,根據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