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Tag內容描述:
1、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勇擔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重任(一)支持原創性基礎研究(二)推動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引領(三)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四)推動其他前沿領域布局(五)適應科學研究范式變革趨勢五、聚焦“三鏈”融合,加速培育高精尖產業新動能(一)支撐“雙發動機”產業領先發展(二)支撐“先進智造”產業創新發展(三)開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四)推動科技服務業跨越發展(五)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六)構建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六、構建新技術全域應用場景,支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一)加快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二)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三)強化碳減排碳中和科技創新(四)構建公共衛生安全科研攻關體系(五)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六)實施科技冬奧專項計劃七、優化提升重點區域創新格局,輻射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一)加快建設“三城一區”主平臺(二)加快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陣地(三)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四)加強對全國創新驅動引領作用八、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一)增強國際化人才吸引力度(二)加大青年人才等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三)“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加快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四)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九、構。
2、院所基礎研究主力軍作用(五)積極構建科技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勇擔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重任(一)支持原創性基礎研究(二)推動重點領域前沿技術引領(三)突破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四)推動其他前沿領域布局(五)適應科學研究范式變革趨勢五、聚焦“三鏈”融合,加速培育高精尖產業新動能(一)支撐“雙發動機”產業領先發展(二)支撐“先進智造”產業創新發展(三)開展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四)推動科技服務業跨越發展(五)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六)構建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六、構建新技術全域應用場景,支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建設(一)加快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二)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水平(三)強化碳減排碳中和科技創新(四)構建公共衛生安全科研攻關體系(五)推動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六)實施科技冬奧專項計劃七、優化提升重點區域創新格局,輻射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一)加快建設“三城一區”主平臺(二)加快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主陣地(三)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四)加強對全國創新驅動引領作用八、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一)增強國際化人才吸引力度(二)加大青年人才等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三)“破四唯”和“立新標”并舉加快人才評價制度。
3、繞樞紐開展綜合開發,充分踐行TOD理念,加快推動站城融合和交通引導城市發展。
內部提升:完善內部綜合交通體系,提升新城內部交通體系的服務能級,更好支撐節點城市建設。
特色差異:結合新城功能定位,打造契合新城發展特色的差異化交通體系。
(二)發展目標到“十四五”末,形成支撐“30、45、60”出行目標的綜合交通體系基本框架:30分鐘實現內部及聯系周邊中心鎮出行,45分鐘到達近滬城市、中心城和相鄰新城,60分鐘銜接浦東和虹橋兩大門戶樞紐。
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集約、功能完備、智慧生態”的新城綜合交通體系,發揮交通在新城發展的“區域輻射力、發展帶動力、產業引領力”。
區域交通樞紐功能全面增強,對外交通輻射能級大幅提升,內部交通服務能力顯著提高,交通引導發展模式率先實現。
二、對外交通(一)總體布局1.嘉定新城樞紐:利用滬寧城際和滬蘇通鐵路,將既有安亭北與安亭西站組合形成安亭樞紐,強化新城與安亭汽車城的聯動發展,打造為滬寧發展軸上的節點。
結合11號線和嘉閔線形成嘉定北樞紐,打造成為嘉定新城北向對外廊道的重要節點。
結合11號線與寶嘉線形成嘉定新城樞紐。
軌道交通:規劃建設嘉閔線,加強與虹橋樞紐之間的聯系。
通過嘉閔線北延伸聯系太倉,強化新城北向通道,規劃建設14號線西延伸,強化樞紐輻射帶動作用。
推進嘉青松金線、寶嘉線等規劃建設,增強與相鄰區、相鄰新城的聯系。
4、予河北的重大歷史使命,是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即努力實現商貿物流業實力更強、效率更高、品質更優,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體系。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到2025年,全省現代商貿物流業增加值達到8000億元左右,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6.5%左右;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7萬億元左右,全社會貨運量達到33億噸以上,商貿物流業的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
服務品質大幅提升。
到2025年,全省物流費用與地區生產總值比率較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左右,郵政行業業務收入達到1006億元,快遞業務量達100億件,行政村快遞服務通達率100%,初步形成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的“123快貨物流圈”。
支撐體系日趨完善。
到2025年,力爭布局建設3個國家物流樞紐,6大物流通道無縫對接國家主要物流通道,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聯通能力大幅增強,中歐國際班列圖定化線路達5條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力爭達到2個,國家5A級物流企業達到18家以上。
綠色智能水平更高。
到2025年,現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商貿物流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爭取培育1家國家級智能化倉儲物流示范基地、15家左右全國物流企業互聯網指數百強入駐河北。
標準化、集裝化、單元化物流運載器具得到廣泛應用,節能減排力度持續加大,全省沿海港口集裝箱鐵水聯。
5、加強產業配套服務建設,促進職住平衡,實現新城生產、生態、生活和諧統一。
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延伸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產業數字賦能,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3.注重“兩個防止”。
防止新城建設過程中產業空心化,防止新城產業同質化競爭,以產業地圖為引領,促進新城產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突出謀劃每個新城最具潛力的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在全市、長三角乃至全國打響產業品牌。
(二)發展目標強化高端產業引領功能,高起點布局高端產業,高濃度集聚創新要素,全面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質發展,提升產業鏈、價值鏈位勢,加快構建系統完善的產業創新生態,大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著力將新城打造成為上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五型經濟”的重要承載區和產城融合發展的示范標桿區。
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
落實全市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在產業細分領域形成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集聚,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為全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增長支撐。
“五型經濟”的重要承載區。
新城對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配置力進一步增強,占據區域經濟網絡中的關鍵位置,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高能級要素在新城集聚與流動,各類人才、項目和企業加快引進,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
6、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上海市奉賢區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7-2035)關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市委市政府指導下推進新城規劃、建設、管理,面向未來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設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新城,制定奉賢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一、堅持高點站位,找準奉賢新城發展目標(一)總體思路“十三五”期間,奉賢新城在空間布局、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產業發展等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一是城市空間格局基本形成,以上海之魚為核心,基本形成“十字水街、田字綠廊、九宮格”等城市意象。
二是生態效益初步顯現,生態本底資源豐富,現狀藍綠空間占比達3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平方米,3000平方米以上公園綠地500米覆蓋率達到了95%。
三是優質資源加快集聚,軌道交通5號線、BRT奉浦快線、城市博物館、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等一批高等級公共服務設施投入使用。
四是產業特色逐步彰顯,立足“東方美谷”,在化妝品、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智能制造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面向“十四五”,奉賢新城還需進一步增強自身競爭力,抓住機遇融入長三角城市區域網絡格局;進一步凸顯東方美谷產業品牌影響力,探索美麗健康全產業鏈的創新經濟發展;進一步彰顯宜居生態環境品質發展勝勢,提高新城對人才的吸。
7、是“十四五”期間每個新城規劃建設的行動綱領和監督考核的任務書。
青浦位于上海市西部,緊鄰蘇浙,現狀常住人口約45萬,現狀建設用地約57.8平方公里,2019年完成GDP約413億元、占全區的35.4%,經濟密度約為6.35億元/平方公里。
隨著虹橋商務區國際開放樞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兩大國家戰略在青浦落地,面向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的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青浦新城又將肩負起新的使命。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五個新城規劃建設的戰略布局和區委、區政府“一城兩翼協同、青中率先崛起”的決策部署,以更高標準、更好水平、更大力度推進青浦新城高質量發展,助力青浦與其他新城共同打造上海新一輪發展的戰略支點,在長三角、在全國乃至全球合力出擊,在市委市政府指導下編制青浦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
銜接上位規劃與相關研究,行動方案立足青浦的資源稟賦與發展實際,分析內外條件變化帶來的機遇,借鑒國內外新城新區建設經驗,研判青浦新城在區域中的優勢分工,面向中遠期、聚焦“十四五”,提出發展愿景和具體目標,搭建“目標-指標-策略-行動-項目”的傳導框架,明確工作抓手、責任分解和實施保障,旨在為“十四五”時期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全面開展提供可操作、可跟蹤的指南。
一、堅持提高站位,找準青浦新城發展目標(一)總體思路“十三五”期間,區委區政府堅持和延續生態宜居、產。
8、的新格局。
“一核”即嘉定新城核心區。
聚焦遠香湖中央活動區,以城市數字化轉型為導向,以打造國家智慧交通先導實驗區為引擎,積極推進科技創新總部園建設,率先形成無人駕駛、智慧車列等“獨一份”應用場景,全面提升研發總部、公共服務、智慧治理、生態休閑等綜合功能,打造新城“智核中心”。
“一樞紐”即安亭樞紐。
以安亭北站、安亭西站為核心,無縫連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滬蘇城市帶和滬寧合產業創新帶,以提升長三角滬寧和沿江廊道的銜接樞紐、嘉昆太一體化區域交通樞紐、上海西北翼城市級客運樞紐功能為重點,打造站城一體化、輻射長三角的綜合交通樞紐。
“兩軸”即滬寧發展軸和沿江發展軸。
依托滬寧城際鐵和軌道交通11號線,打造西向輻射的滬寧發展軸;依托滬蘇通鐵路和軌交嘉閔線及北延伸,打造西北向輻射的沿江發展軸。
“四片區”即馬東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科技城自主創新產業承載區、全球著名體育城市重要承載區和老城風貌區。
東部馬東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圍繞站點綜合開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植入高端產業功能,打造高強度開發、高密度產出、高效率運營的新城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北部科技城自主創新產業承載區,圍繞“卡脖子”技術突破和先導產業發展,發揮國家級科研院所集聚優勢,服務輻射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打造新城高端產業發展“腹地”;西部全球著名體育城市重要承載區,圍繞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創建,放大F1賽車場和市民體育公園。
9、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的空間新格局,加快打造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構筑上海未來發展的戰略新支點的總體要求,制定南匯新城“十四五”規劃建設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南匯新城是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主城區,是臨港新片區建設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的核心承載區。
本次規劃的四至范圍為大治河以南,上海繞城高速(G1503)瓦洪公路兩港大道中港以東,規劃面積343.3平方公里。
一、站上發展新起點“十三五”期間,南匯新城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特別是2019年8月20日臨港新片區正式掛牌后,南匯新城邁入新的發展階段,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經濟發展穩中加速。
2016-2019年,臨港地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實現1250億元。
2020年,南匯新城工業總產值完成1613.3億元,同比增長3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7.4億元,同比增長51.3%。
產業集群效益初步顯現。
制造業高端化轉型有力推進,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效應初步彰顯,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為代表的前沿產業加快布局。
現代服務業功能加快培育。
跨境金融管理制度體系初步搭建,滴水湖金融灣啟動建設,全國首家外資控股合資理財公司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
綜合交通體系初步構建。
形成S2、G15。
10、了堅實基礎。
一是金融市場發展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斷增強。
上海形成了集聚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保險、票據、信托等門類齊全的金融市場,匯集了眾多金融產品登記、托管、結算、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推出了一系列重要金融產品工具,市場要素齊全,技術手段先進,為金融資產發行、交易、定價和風險管理等提供了堅實保障。
截至2020年末,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值位居全球第三位,2020年首次公開發行(IPO)股票籌資額、股票成交額分別位居全球第一、第五位。
銀行間債券市場規模位居全球第二位。
上海黃金交易所場內現貨黃金交易量位居全球第一位。
上海期貨交易所多個品種交易量位居同類品種全球第一位,原油期貨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貨市場。
2020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2274.8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55.5%。
市場定價功能不斷提升。
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等利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深入推進,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成為人民幣匯率水平的主要參照指標。
國債上海關鍵收益率(SKY)成為債券市場重要定價基準。
“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等價格影響力日益擴大。
支付清算功能不斷完善。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城銀清算服務公司、全球清算對手方協會(CCP12)等一批重要清算機構或組織落戶上海。
銀聯芯片卡標準成為。
11、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努力為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提供強大動力和強勁支撐,制定本規劃。
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一)“十三五”時期政府數字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十三五”時期,全省上下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加強基礎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監管”等走在全國前列,網上政務服務成為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明顯提升。
1基礎設施體系基本形成。
確立全省一體化大數據中心“113N”總體架構,構建省大數據“兩地三中心”布局,集約化建設形成共識,新建系統全部上云、存量系統逐步上云。
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接入點達3.2萬個。
人口、法人、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社會信用等基礎數據庫基本建成,公共數據歸集治理穩步推進。
統一身份認證、電子印章、電子支付等系統全面部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2數據融合共享初見成效。
建成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共享交換體系,61家省級部門注冊發布目錄1391類,掛接資源1803類,設區市注冊發布目錄28537類,掛接資源15433類。
在全國首批對接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獲得12個國家部委數據接口整體授權。
制定數據元等7類地方標準,建立數據歸集、治理、應用、安。
12、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一)發展基礎。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黨中央和國務院立足當前、著眼未來的重大戰略部署,既能通過拉動投資支撐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又符合轉型升級需要和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在補齊短板弱項的同時做大做強發展新引擎。
近年來,全省深入實施制造強省、網絡強省、數字經濟強省等戰略,高水平建設智慧江蘇,系統化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對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逐步顯現。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顯著提升。
通信網絡基礎設施領域,實施“無線江蘇”和“寬帶江蘇”等重點工程,2020年底,全省開通4G基站38.9萬座,建成并開通5G基站7.1萬座,基本實現城市、縣城和重點鄉鎮覆蓋。
啟動寬帶“雙G雙提”行動計劃,推動固定寬帶和移動寬帶雙雙邁入千兆時代,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9233萬個,10G PON(10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傳輸速率達10G的無源光纖網絡)端口超過50萬個。
全省縣城、鄉鎮(街道)以及集中居住區廣電網絡雙向化改造基本完成,城鄉有線電視數字化率98.59%。
持續推動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互聯網協議第6版)規模部署,移動網絡IPv6活躍用戶數達到9000萬。
窄帶物聯網實現全省覆蓋,物聯網連接數。
13、用體系建設的總體部署,省委、省政府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支撐,持續實施誠信江蘇發展戰略,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面完成省“十三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確定的主要目標,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總體走在全國前列,為高水平建設誠信江蘇、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全面推進格局加速形成。
確立由“門檻管理”轉變為“信用管理”的發展思路,瞄準持續打造誠信江蘇靚麗名片的目標,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定期召開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出臺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領域信用建設實施意見,全面組織實施江蘇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52020年)和江蘇省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南京、無錫、蘇州、宿遷成功創建全國信用建設示范城市,信用平臺和網站建設、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信用交通省”創建等成為國內示范品牌,全省上下形成規劃引領、統籌推進、制度保障、示范帶動的工作推進機制。
信用法治和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信用建設法治化、規范化顯著增強。
社會信用立法加快推進,出臺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南京、無錫、泰州、宿遷等市頒布實施地方信用條例。
建立較為完善的信用承諾、信用評價、分級分類管理、信用獎懲、信用修復等一系列信用管理與服務制度,構建了覆蓋各類信用主體、涵蓋行政管理各環節。
14、體化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市域軌道交通服務能力顯著增強,與城市功能融合發展更加緊密,區域互聯互通水平持續提升。
內部交通體系更加綠色便捷,重點區域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級配和結構更加優化協調,道路微循環系統基本暢通。
堅持公交優先和綠色引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環境更加安全、便捷、舒適。
水務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升。
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供水安全系數達到市級目標要求,城鄉污水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強。
水環境治理成效顯著,重點河湖水系水質達到市級要求,城鄉防洪減災體系更加健全。
區域生態環境品質進一步提高。
綠色生態空間的規模和質量持續提升,生態體系不斷完善,初步形成森林繞城、水城交融、林田穿織的優美環境。
垃圾分類成為市民自覺行動,垃圾源頭減量取得明顯成效,垃圾全過程分類處理模式更加健全。
能源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區域電網結構和燃氣輸配系統進一步完善,懷柔科學城等重點地區能源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區域能源供給結構持續優化,綠色低碳的能源體系更加健全。
通信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
以懷柔科學城為主的重點區域實現5G網絡全覆蓋,城區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市級領先水平,與中心城區、城市副中心相比,無線寬帶WIFI覆蓋率、家庭寬帶接入能力等指標逐步接近。
三、“十四五”時期懷柔基礎設施提出了哪些主要建設任務?答:“十四五”時期,我區基礎設施建設將圍繞懷柔科學城、國際會都、中國影都、老城區等重點區域,全力。
15、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社會多方參與,以村(社區)為基本單元,以村(社區)居民、駐區單位為對象,以各類社區服務設施為依托,以滿足村(社區)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以公共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志愿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服務網絡和運行機制。
(一)發展環境。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黨領導社區服務能力不斷加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和主任“一肩挑”比例逐步提高,黨建引領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
服務設施不斷完善,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65.7%。
服務供給不斷擴大,城鄉社區普遍能夠提供基本公共服務辦理、代辦等服務,便民利民服務辦理更加便捷,志愿服務蓬勃發展。
服務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截至2020年底,全國社區工作者433.8萬人,村(居)民委員會班子成員277.6萬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157.3萬人。
服務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互聯網+社區政務服務”、“互聯網+社區商業服務”加速推進,全國50.9萬個村民委員會、11.3萬個居民委員會初步實現信息集中匯聚、統一管理、動態更新。
這些成就,標志著我國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向新發展階段邁進,服務品質不斷提。
16、構的重要戰略空間。
國務院批復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以下簡稱“上海2035總體規劃”)明確,將位于重要區域廊道上、發展基礎較好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等5個新城,培育成在長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必須把新城高水平規劃建設作為一項戰略命題,抓住“十四五”關鍵窗口期,舉全市之力推動新城發展。
為此,現提出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如下:一、提升站位,全面把握新城規劃建設的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堅持從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出發,以“上海2035總體規劃”為引領,著眼于謀劃超大城市整體戰略布局和城鄉空間新格局,按照獨立的綜合性節點城市定位,統籌新城發展的經濟需要、生活需要、生態需要、安全需要,將新城建設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進人民城市建設的創新實踐區、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示范區和上海服務輻射長三角的戰略支撐點。
(二)基本原則1.堅持高點定位,落實新發展要求。
按照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要求,將新城建設成為“最現代”“最生態”“最便利”“。
17、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發展背景(一)“十三五”時期天津智慧城市建設成效“十三五”以來,本市緊緊圍繞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等戰略部署,在基礎設施建設、政務服務、城市治理、智慧應用、產業轉型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為全面建設智慧天津奠定了堅實基礎,譜寫了天津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新篇章。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城鄉信息基礎設施實現跨越式發展,移動寬帶、固定寬帶下載速率均躍居全國第三位,光纖到戶/辦公室(FTTH/O)用戶數增速排名全國第16位。
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規模建設不斷深入,中心城區、濱海新區主城區等區域實現5G網絡全覆蓋。
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順利推進,完成城域網和接入網IPv6升級改造,實現IPv6城域網與國家IPv6骨干網互聯互通。
網絡安全不斷加強,電子政務外網實現網絡邊界安全、接入安全和網間數據交換安全防護,“政務一網通”平臺通過核心數據加密、審計、脫敏、防泄漏等措施,確保平臺和數據安全。
本市在全國率先建成電子政務萬兆骨干光網,國家、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五級網絡實現貫通,全網共鋪設光纜路由60000芯公里,接入9600家單位,實現各級政務部門互聯互通。
完成市級政務云建設,形成10.78萬核計算能力、27拍字節(PB)存儲規模,承載全市232個業務系統。
二是政務服務持續優化。
穩步推進“互聯。
18、 江寧區十四五城鄉建設規劃 202112 江寧區十四五城鄉建設規劃 I 目目 錄錄 序 言 . 1 一十三五城鄉建設回顧 . 2 一城鄉建設總體情況 . 2 二主要成就 . 2 1.城市更新品質化推進,主城格局邁出實質性步伐 . 2 2.鄉。
19、1 健康湖南十四五建設規劃 征求意見稿 為推進健康湖南建設,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斷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根據湖南省貫徹落實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實施方案和湖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要。
20、搖大連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四五冶 規劃搖大連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十四五冶 規劃搖 搖目目錄錄第第一一章章搖 搖發發展展基基礎礎與與面面臨臨環環境境1 1搖 搖第第一一節節搖 搖發發展展基基礎礎1 1搖 搖第第二二節節搖 搖發發展展環環境境7 。
21、搖大連市林業生態建設十四五冶 規劃大連市自然資源局搖大連市林業生態建設十四五冶 規劃大連市自然資源局搖 搖目目錄錄第第一一章章搖 搖全全面面進進入入生生態態建建設設新新階階段段1 1搖 搖第第一一節節搖 搖 十十三三五五冶 冶 建建設設成成。
22、錦屏縣十四五應急體系建設規劃2022 年年 2 月月I目錄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1一十三五主要工作成效. 1二面臨的新挑戰.4三發展的新機遇.5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8一指導思想.8二基本原則.8三規劃目標.10第三章主要任務。
23、 2 西安市新城區十四五金融業發展規劃二二一年八月 3 引言西安市新城區是西安市中心城區之一, 承載著西安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和絲綢之路國際金融中心的歷史重任.目前,新城區金融產業發展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雙重挑戰。